(芬兰纲材料冷成型技术:100米长度直线度允差仅有一根头发的1%,垄断全球核电站关重部件市场)
(达飝为上海某日资汽车零部件独资企业高价授课,学员均大部分是硕士学历)
面对德国工业4.0美好前景,中国制造企业应如何举手投足,付诸行动?
工业4.0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是全价值链和生命周期的管理,是产品制造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的持续创新。
商业模式派认为,德国制造的精细与精准,国内企业难以迅速达到,发力点要放在“快速响应”和”时空拓展”的模式创新上。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是可以全球共享的,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技术派显得要冷静、低调。例如,在智能应用领域,我们目前做得较多的,还是智能物流,智能服装,甚至还有智能菜市场。而诸如特种钢材冶炼、高精铣削磨抛、高可靠性传感器等,尚未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必须扎实推进基础研发,掌握核心技术,避免重蹈汽车行业的覆辙。练好内功把技术搞上去是最为关键而紧迫的任务。
达飝认为,追逐工业4.0,首先应把工业化的基础技术做好。工业4.0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工业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前提。像诸如智能菜市场样板等,只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消化国家的专项经费罢了。
因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全世界可以共享。而工业化技术,别说国与国之间,即便是企业之间,都绝对是不交流的。跨越这道坎没有捷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
弯道超车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气魄与精神。当我们驾驶着拖拉机,与保时捷展开真实的竞赛时,就要摒弃浮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中国制造只有愈加隐忍、愈加坚韧、愈加卓绝;只能加大步幅,加快步频,全力冲刺,破题突围!一旦双脚脱离地面,“飞”了起来,必将狠狠地摔回地面,车毁人亡!
同时,配合以现代的、务实的流程化顶层策划,行动计划Action plan,把自己企业,自身行业资源的协同优势,发挥到极致!
不能忽视的是,我们在向前冲刺的同时,还要时不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对粗放经营时代遗留的短板弱项,做针对性补课追课。
中国制造,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