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儿,连Ta都在说 —— 意见领袖传播
KOL一声吼,行业抖三抖
2015年,吴晓波老师写了一篇文章,题为《去日本买一只马桶盖》。本来这篇文章,是深刻反思为什么国人都去日本购物,反思国人匠人精神的,没想到的是,竟让日本的马桶盖销售,如火上浇油,一发不可收拾。我在日本的朋友,打越洋电话给我,跟我哭诉马桶盖都被中国大妈们抢走了的悲痛事实。
KOL全称是key opinion leader,也就是“关键意见领袖”。什么人能算意见领袖呢?主打女性情感的“咪蒙”、主打时尚穿搭的“黎贝卡”、主打商业财经的“吴晓波”、主打“偏不靠脸吃饭”的“老张”,这些人都是各自领域内绝对的KOL,可以说隔空一声吼,整个行业都要抖三抖。
“意见领袖”又叫“舆论领袖”,最早在20 世纪 40 年代,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传播学者保罗·拉扎斯费尔德提出。哥伦比亚大学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京东的强东哥和奶茶妹妹你总知道吧,他们就是在哥大认识的,奥巴马、罗斯福、王力宏、李云迪,这都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学生,综合来看,哥伦比亚大学在全美排前五,应该是没有异议的。回到意见领袖,保罗认为:对于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有一部分人会积极接受,并再度传播,扩大影响,这些人就是“意见领袖”。
创新采纳模型
说到意见领袖,还不得不提传播学当中一个非常非常著名的理论模型,叫做“创新采纳模型”。这个模型将消费者划分成五种,我说这5种人的时候,你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同时你可以在文本当中查看相应的配图。第一种是占比2.5%的创新者(innovators),你的朋友里,有没有那种不管什么黑科技刚上市,他一定抢着买,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的?这类人就属于2.5%的创新者。第二种是占比13.5%的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这部分人是真正的意见领袖,概括起来就是“因为专业,所以信任”;第三种是占比34%的早期大众(early majority),这部分人厌恶风险,决策谨慎,但还是愿意接受变革;第四种是同样占比34%的晚期大众(late majority),这是对新事物永远抱有怀疑的一群人,只有等身边的人都在用了,自己才会用,怎么找这群人呢,回想一下你身边最后一批下载微信的人,他们就是;最后是占比16%的落后者(laggards),一开始是拒绝的,到后来还是拒绝的,就是到今天还在用诺基亚的那群人。
这个模型又被人叫做“保龄球道”模型,因为一件新鲜事的扩散,就像保龄球瓶倒下的过程一样,前面的瓶子撞到后面的瓶子,引发的是一场连锁反应。而意见领袖,也就是模型中的创新者(innovators)和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这加起来的16%,就是摆在前排的那几只球瓶,有句话叫“擒贼先擒王”,击中这几个瓶子,他们就会顺着击中后面的那些大众。
一句话记住意见领袖传播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识别意见领袖,你需要知道他们的特征:第一,圈层专业,领域深耕;第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第三,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还记得第28课我们讲的网红经济吗?想一想,网红一定是KOL吗?KOL一定是网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