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霞,董敏霞讲师,董敏霞联系方式,董敏霞培训师-【讲师网】
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儿童生命品质教育导师,中国青少年国学教 育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董敏霞:父母到底该怎么调和二胎矛盾?
2023-06-14 1943
对象
家长
目的
做智慧父母,培养优秀孩子
内容

      家中添一个宝宝,抵触最大的莫过于大宝了,因为这将破坏原本稳定的“三口之家”。大宝会认为二宝的到来侵犯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抢夺自己的“父爱”“母爱”。有了二宝以后,爸爸妈妈就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二宝会分享掉爸妈原来给予自己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注意力。


       有很多新闻曾报道过,有孩子让爸妈写保证书,保证即便有了弟弟妹妹,仍然最爱自己,亦或财产都是自己的,不能分给弟弟妹妹,极端的甚至有以自杀表示抗议的。


      上面这种情况听上去有点危言耸听,但其实在生活中是比较普遍的,只是严重程度各不相同而已。


      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同胞竞争”,大意是指儿童在年龄稍小的弟弟妹妹出生后,发生的某种程度的情感紊乱,多数儿童都可见到这种现象,如果这种情感紊乱的程度异乎寻常,就有可能被认为是病理性的。


      而这种情况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大宝来说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随着小宝的出生,不可避免的会分散父母对自己的爱、关注以及财力方面的投入,减少其自身获得最大化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可能使得其下一代的发展受到影响,虽然大宝自己甚至父母都很难理解到这个层面的心理状况,但是这种进化而来的心理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之中。


      现今生育二胎的父母们绝大多数都是当年的独生子女,不仅他们自己没有任何相关的处理二胎间关系的经验,连他们的父母也很少有相关经验,这也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下面就为大家支几招,希望家长们能够遵循这种思路成功的化解宝宝之间的不合。


01 不到必要的时刻,不需要提前介入


       家里有两个孩子,争吵是避免不了的事情。很多父母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要么偏袒弱势的一方,要么偏袒年龄小的那个,或者偏袒自己喜欢的那个孩子,不论父母偏单哪一方,只要有所偏袒,只会加深孩子们之间的矛盾。


       所以,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到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不介入,不生气,不偏袒。


      当孩子闹得非常凶的时候,如果我们在错误的时间点上介入,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困扰。当孩子跟别人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们往往拉开孩子,避开孩子们之间的争吵,但这样并不能解决矛盾。

不介入不代表不参与,不解决。当然也不能一味的避开孩子们发生争吵的这个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和亲子关系都是不利的。父母应该教育孩子,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且能够做到独立去解决问题。


       3年前,有一个和我做心理咨询的妈妈妈妈,不仅仅焦虑两个孩子的学习,还经常为两个女儿(一个10岁,一个5岁)的争吵头疼不已,她说:“我就希望她们能相亲相爱,不要总是这样吵个不停。”我给她建议:“你不要去管她们,试试让她们自己去解决。只要你能做到不管,他们就能做到相亲相爱。” 

 

       一周后这个妈妈再过来复诊,她很激动地和我说:“老师,你教的办法真管用,昨天她两姐妹为看哪个电视节目的问题又吵起来了,姐姐力气大,占了优势,抢了遥控器,妹妹不是姐姐的对手,委屈的大哭。我就走过去,直接没收了遥控器,然后让姐妹俩去自己的房间,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除非他们想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否则都不能看电视。结果不一会她们俩就有说有笑地走出来了,跟我说她们想好了,轮流看,让妹妹先看!”


      其实大宝和二宝之间的矛盾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父母总是介入,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却走向了反方向。


      给孩子机会,让他可以跟其他孩子相处,这个过程都会形成他处理和特定人的相处经验。


      相比起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手足、同龄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平等。我们可以从一个孩子这里听到毫无保留的真话,也可以从另外一个孩子的眼里看到毫无保留的难过、生气、受伤和同情,这些都是孩子独有的那份相处关系。


     所以父母要懂得适时的方式,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相信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如果要介入,记住自己是桥梁不是法官


       不久前,孙俪在微博上晒了她家两个孩子吵架的过程,很快获得了46万的点赞。

      妹妹小花说她在音乐剧里看到一个女演员,比妈妈还要美。

      哥哥等等听完就不乐意了,说:“不可能,怎么会有比妈妈还美的人?!”  

      妹妹小花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说:“真的比妈妈美,我不骗你,是唯一比妈妈美的。”  

一对兄妹俩就因为这件事吵了起来。之后,哥哥等等特地给孙俪写了一封信,说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妈妈,还说“I love you ,mum!”


      很多网友,看完两个孩子的表现后,都说自己成了“柠檬精”,真羡慕这一对儿女呀。


       但能做到这样的家庭是为数不多的,大部分父母在两个孩子发生争吵的时候,立刻进入法官的角色。


       我家大宝和二宝相差了10岁,他们有矛盾的时候,我一直都会提醒自己,我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关系,而不是我要去帮助他们处理关系。


       授人以渔,比授人予鱼,永远都是更艰难的。但是如果不持续踏出这一步,孩子就永远没有办法成熟长大面对他们未来各种复杂的关系。


       通常,在处理孩子矛盾的时候,我会运用到心理学上的复述法,把内心的想法中立、客观地描述出来,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搭建孩子之间的桥梁。


       关于情绪:我知道你们两个都不高兴;姐姐拿了妹妹的玩具,所以妹妹不高兴;妹妹打了姐姐,所以姐姐不开心。


       关于事件:你们两个刚刚在一起玩,姐姐拿了一个玩具,是吗?这样可以让孩子平复各自的情绪,对事件的经过也有清晰的了解,接着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去解决了:你们俩都很苦恼,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姐姐怎么道歉,妹妹该怎么道歉呢?


       在引导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一点,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要公平公正,就事论事,绝不能有“大的就应该让着小的”的想法。另外,也不必强求孩子们讲和,可以给他们时间,让他们真正冷静下来,再去思考这个事件,真正去学会该如何处理。


       这些复述行为,都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我关心他们出现的问题,但是我也同样期望他们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真的不需要强迫孩子立刻讲和,可以给孩子冷静下来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各种的感受,无论是愉快还是生气。


      当我们没给孩子植入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其实植入的是我们看世界、看问题的方式,我们引导的,更是帮助孩子习得这部分的学习能力。


03 当争吵触犯底线的时候,必须要作出反应


      关于底线,家长可以自行思考设定,假如家长的底线是人身安全,要让家长提前向孩子传达:吵架可以有和解的空间是允许的,但是如果从吵架演变成了打架的攻击行为,危害到对方人身安全,家长一定会去干涉,如果家长不知道怎么干涉处理,可以两个人都批评,这里的批评不是说指责,是向他们传达,只要触碰到底线,不管对错,一起承担。


      我家两个孩子吵架和争执,我的底线有两个:一个是人身安全,一个是公共秩序。


      如果说两个孩子已经从吵架演变成了动手,我一定会介入。当我们一家人开车出门,两个孩子在车上吵架,很容易影响到爸爸开车的心情,我也一定会介入,而且事先有约定,坐车不能吵架。


      记得大宝初中毕业时,我们一家人开车去海边,两个人为了到了地方谁睡下铺吵个不停,我就让爸爸把开到路边停下来,告诉她们:“你们声音太大了,让爸爸不能集中注意力开车,这样会影响到我们一家人的安全,如果你们吵,就不走了,除非你们现在不吵了,我们才继续走。”然后给予孩子们一些等待的时间,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在跟孩子坚持规则时,父母的心态一定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跑,可以把当下孩子的冲突看成是一次让他们学习规则的过程,心态也会随之平静一些。


      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及时赶到的事情,也可以试着先不考虑会不会晚到目的地,而是做到“坚持”二字,让孩子们明白吵闹在车里是不被允许的,这同样适用于很多其他相似的场景。

      无论是规则和爱,还是界限和自由都不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向,我们跟孩子沟通规则和底线,意义就是在于让孩子明白合理的界限在哪里,然后学会把握好这条界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上一篇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泉州站 q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