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催眠与自我疗愈
据研究结果显示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人,能够不依赖化学药剂,单纯以催眠麻醉的方式接受手术。美国的一个医学期刊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一下自我催眠的魅力。
一位四十岁的,身材肥胖的女性,在大腿某处长了一个大肿瘤,需要动手术。可是,由于身体过于肥胖、患处的位置等诸多原因,使得各种麻醉方案都不能进行。于是医生们在征求患者的同意以后,决定只靠着催眠麻醉的方法,从这位女性的大腿部取出这个肿瘤。有两位心理学家,承担了训练这名女士进行自我催眠的工作。在手术之前,他们利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来训练这位患病的女士进行自我催眠。这两位心理学家陪伴这位女士“预演” 了,将要进行的肿瘤切除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尽管大多数医生们,都认为这是个很少见的治疗案例。但是手术还是顺利的进行了。医生们在没用使用化学麻醉剂的情况下,成功的切除了,这位女士患处的肿瘤。
在催眠治疗中,一般采取的催眠方式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催眠操作者,对被催眠者进行的催眠诱导与心理暗示,这种催眠又叫他人催眠或者被动催眠。而自我催眠又叫做主动催眠,是人们利用各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自我治疗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自我训练的催眠方式。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不自觉的应用自我催眠了,例如古代印度的冥想或者瑜伽术练习、古代中国的静坐和气功练习等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来实施不同程度的自我催眠。
现代的许多催眠工作者,都认为催眠治疗实际上是一种“工作同盟”关系,并且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催眠治疗中,只有在当被催眠者充分信任催眠的操作者时,才愿意接受催眠操作者的引导而进入催眠状态。催眠操作者在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时,主要起到的是引导、陪伴和协助作用。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一些生活中自发性的催眠经验,也证实了进入催眠状态是你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并非一定需要他人的引导,本书中将要分享的一些练习方法,会帮助大家相对容易的进入催眠状态。
正如我们前文说过的那样,催眠治疗作为一种普通的心理调整技术,既有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一般来说催眠治疗是有时间效力的,因为一个新调整而成的身心状态或者新产生的行为模式,是需要不断的强化才会真正使其定型为相对持久的状态与相对固有的模式。所以如果要想使催眠治疗的效果持久,就需要经常配合自我催眠的练习,这样才能不断的强化那些新调节而成的身心状态或者新产生的行为模式,使他们相对的加固和定型。同时,随着生活环境和状态的改变,人们对于身心状态与行为模式,会有新的需求,而自我催眠的练习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况和需求时,获得相应的成长,从而适应生活的各种变化。
诺曼·卡森在1950年在采访敬畏生命伦理学的创立者,后来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阿尔贝特·史怀哲(1875—1965)医生时问他:“我们如何能够使人们在传统医学之外获得治疗?”这位在哲学、医学、神学、音乐四种不同领域都有卓越成就的世纪伟人答道:“其实每个病人的内在都有一位医生,但是他们来找我们看病,却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就有一位医生。当我们能够唤起病人内在的医生,并且产生作用的时候,就是我们做的最棒的时候”。经过实践证明,人类有时是可以通过激发自身的潜在资源,利用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象,来进行自我强化、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从而达到自我疗愈的目标的,本书的后续章节中将会介绍一些这样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