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小华
在企业中,经常听到老板或高管呼吁员工要有主人翁的心态,要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甚至不少从事管理研究的专家和培训师也是这么提倡的。其实,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逻辑。企业是实现价值的商业场所,不能当家来看。如果企业是家,那么老板或高管就是家长,员工就是儿子,而老板或高管是没有办法把员工当儿子来养,既然你不把员工当儿子,又如何能够让员工把老板或高管当爹呢?这是个矛盾,一点也不现实。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要真当家来看,否则工作起来更麻烦。我想,当今不少的企业就因此困在此中,既想体现自己是一家之长,大力鼓吹以厂为家的理念,而商业的利益观却驱使追求最大的利润,如金融危机减薪栽员等。
那么,如何正确理清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呢?我认为就是一种价值交换的商业关系,你创造价值我提供报酬,完全的市场导向,没有价值的员工就没有市场,不提供合理的报酬的企业就没有人愿意付出劳动与智慧并提供价值。不存在主人与仆人,只有客人,相互之间就是一种客户关系,彼此互为客人。如果员工没有创造价值拿了薪水就是剥削或者偷盗企业,反之,就是企业剥削员工。就会产生不平等,那么市场规则就会不断打破这种不平等。
如果互为客户,大家彼此合作,彼此利用价值,长期下去就不存在员工不负责任,企业不感谢员工的说法。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价值一份报酬。若彼此互为客户,每个人才真正在为自己做事,只是分工不一样。否则,想让员工破除打工心态很难,想让企业老板改变家长情结也不易,管理就变得复杂起来了。不少人认为与客户沟通与合作省心省事,而与员工的烦恼总是理不清与剪不断,相互猜测、相互烦恼、相互折磨,不是吗?
企业家这个词若是有家长之意则不可取,最多理解为专家的意思。员工也不是什么主人与仆人,而是客人,员工是老板的客人,老板也是员工的客人,用客人的心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信管理会变得更简单、工作效率也会大在在提高。那些“以厂为家”的理念要抛弃,否则如何能裁员,哪有爹不要儿子的,同时也哪有儿子不依赖“强爹”的。一旦是客人,就没有应该的,只有互惠互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