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洪山 专注于战略转型执行力与组织变革领导力提升 Hudson_pak@21cn.com
背景与观点。面对市场的动态环境,取得竞争优势、获得竞争先机的法宝历来就是获得组织的人才优势。依靠人才抓住机会、依靠机会聚集人才,通过人才与机会的良性互动优势,构建自己的组织竞争力。其中,找对人、用好人、“种”好人、发展队伍这几个关键举措是一个都不能少。这个规律,在当今的竞争中是这样,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也没例外。
华为的邮件。最近,一篇由任正非签发的名为《找人,找最懂本地业务的人,找最优秀的人》的华为内部邮件,又获得了朋友圈较高的转发热度。核心内容大体是这样的:对于处在一个巨大变化的社会时代的组织,面对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打造优秀的团队和组织是发现机会、抓住机会、用好机会的唯一选择。当我们看不到组织方向和机会时,优秀的人才会帮我们看到;当我们不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时,优秀的人才会给组织带来能力;当我们不熟悉新的竞争环境时,优秀的人才会帮我们掌控环境。。。。,总之,邮件的作者以自己的亲生实践,向大家反复呼吁,面对不确定、动态的新环境,唯有抓住了核心人才,组织才能够获得先机。
同时,作者还结合自己应对陌生市场的成功经验,谈到了业务主管有效建设团队的三个独特观点:
第一,要找人,而不是说我要招人这么简单。优秀的人才重来就不缺乏机会,而是被湮没在茫茫机会中,需要用心力去寻找、去挖掘、去吸引、去“引种”,优秀人才不是简简单单的打个广告、走个流程就能招来的,这项工作就要花精力、花心力,也是要花时间的。
第二,面对不确定,要找到最懂当地业务的人。既然认为人才是决胜的第一要素,找到目标领域里的“明白人”,才是加快新业务拓展的成功关键,当然也是业务主管的第一要务。
第三,要想组织成功,必须找到最优秀的人,而不是凑合人数。那些能够对业务产生价值、对现有的组织有良性补充的人,就是我们需要的优秀人才,当然,人才与人数是不同的概念。
同时,为了让人才真正的发挥作用,组织机制和环境的建设基础不能忽视。领导者的基础责任,就是要学会如何构建和打造优秀人才构成的团队,就是要让组织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一个追求卓越的组织、一个人人尽心而非仅仅尽力的组织、一个充满血性和激情的组织:
第一,要能够欣赏个体差异,包容不同特质的人。我们需要以“拼积木”的方式构建优秀团队,而不是要求每一个人才都是完人。
第二,组织要有公正透明的组织氛围、良好的尊重与认可、有效的沟通和反馈。在良好的组织氛围中,优秀的人才就能够自我激励、自动学习、自觉成长。
第三,要让一个优秀的人才和一群优秀的人一起奋斗,让他们能够作为一个持续打胜仗的团队中的一员,这比什么薪水和奖金激励都管用。
当然,华为的成功发展,早已被世人津津乐道,这封邮件的转发,只是在强化着华为的人才观念、人才政策、人才文化和组织机制。之所以拿出这件事来与大家分享,只因为觉得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巧合,华为当今在人才战中的成功做法,与两千年前社会转型时的人才战争,似乎在类似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印证、强调着人才的核心价值所在。
历史的巧合。在近期热播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中,也正在探讨人才变革、人才机制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崛起的推动作用。其中,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周朝800年封建用人机制的基础上,为了能够脱引而出,各诸侯国敢于打破已有的贵族等级用人观念,审时度势、打破层级、实事求是、广开渠道,围绕自己的强国目标,以全新的人才观大力招揽各路人才,使得诸侯各国的迅速崛起成为事实上的神话。
在春秋战国的早期,由于西周时期稳定了800年的封建体制的衰落,原有的体制、人才、规则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礼崩乐坏”的现实也使得周礼的宣扬者孔孟之流只能惶惶如丧家之犬。当时的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的动荡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社会将如何发展带给人们的同样是迷茫和困惑。
面对这样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各诸侯国君纷纷通过招揽人才、建立机制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一时间,打破贵族一统天下的既有格局,打破旧的礼制观念,不拘一格揽人才,广招天下贤士,大胆启用创新之举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卓越人才求得破局、以战略理想吸引人才、以突破性机制激励人才,一夜之间布衣寒士成为将相的案例不胜枚举。其中有两个非常经典的案例让人印象深刻、值得分享。
一个是李悝的人才机制与魏国的崛起。作为一个脚穿破布鞋、怀揣破雨伞毛遂自荐来到魏国的士人,第一次见面即获得了国君的是十斤金,第二次见面后即被魏国的国君委任为丞相,尽管让我们这些当今HR难以想象,也可见国君对人才的重视和魄力。当然,这个昔日的穷李悝也是不负嘱托,在推动魏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全方位的系统变法方面,为后来魏国的日益强大,甚至为后来秦国的统一中国,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上,后来商鞅在秦国变法的基础,就是商鞅由魏国带到秦国的《法经》。
撇开这些大贡献不说,一个特别离经叛道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举措其实是一个看似很小的变法,关于打官司。李悝到了魏国之后,创立了一个离奇的官司判定规矩。如果老百姓来打官司,无论是什么纠纷都是只有一个判法——双方通过射箭比输赢,射箭赢的一方就算赢得官司。好荒谬?可是这样一来,老百姓纷纷学习射箭,全国上下习射成风,民间高手层出不穷。必然的,军队里面的射箭水平普遍一流,这个特殊能力也成为后来魏军将秦军射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的重要基础。之所以印象深刻,主要是感叹,2500年前,这些布衣贤士已经将组织机制、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的功力发挥到如此高超,汗颜啊。
另一个是关于吴起练兵与魏军的战斗力。故事同样发生在魏国,也是一个不拘一格、创造性用人才的案例(当然,类似的故事在其他诸侯国也很多)。作为在家只能够吃些剩饭,而且还要遭人白眼的穷士人,吴起被魏王委任来组建军队。相比之前训练贵族军队时的不同做法,吴起也是带来了与其他诸侯国迥然不同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
在新军招聘环节,树立严格的入伍条件:身背长戟、长剑,负重装有五十只箭的箭囊、可吃三天的干粮,一天之内步行100里地,合格者即可入伍、否则免谈。当然,与精兵理念并存的,是入伍家庭的赋税减免、军功奖励等优惠政策,是如何将这些素质优良、技能不足的士兵“种子”打造成强悍军人的“种人”行动。吴起的这些另类举措,也为后来魏国军队的强大、在与秦国的抗衡中以少胜多等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由于国王更替的原因,由于变法过程中对贵族势力的伤害,吴起后来还是被逼离开了魏国,当然,离开的还有其他很多人,包括后来帮助秦国崛起的商鞅。这些个场景,与当今民营企业因人才崛起、因人才衰败的现象如此雷同,或许,历史真是喜欢开玩笑吧。
感慨与感悟。横跨2500年,面对两个如此相似的社会变革,尽管前一个的重点是土地争夺,当今的重点是市场竞争,思路却是如此的相近。面对市场变革与动荡、面对不确定的机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组织,都是在人才招募、人才挖掘、人才吸引、人才使用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突破、卓越创新,都是由于敢于打破旧的观念、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实事求是地重建机制和文化的有效举措,让他们成为了别人的楷模,让他们获得了后人仰望的先机,面对祖先的智慧和魄力,怎么说呢?。。。。。。。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