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迅速迈进老龄社会
民生涉及诸多方面,比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虽然眼下在城里打工的年轻人很多,但你到农村走走,印象全不一样了,基本都是老的老小的小,田间地头中青年很难找。从农村开始,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
哪怕你现在还年轻,都会遇到父母老了怎么养,自己老了去哪里养老的问题。说在家养老这不现实,因为你的下一代还要工作,不可能天天照顾你。花钱雇人?现在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谁家都有需要照顾的老人。更何况那些无子女和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还有子女在国外定居或在外地成家立业的空巢家庭呢?所以,将来大家只有集中住在一个地方——养老院,养老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性。
据预测,未来二十年将是中国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2013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2亿。到2033年,也就是20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4亿。也就是说,三个半中国人里就有一个老人,还得算上孩子们。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87亿,那时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老人,比今天的欧洲和日本都严重。那时,中国实际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口到底有多少?仔细算算,还真不多。
随着我国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中国人现在平均寿命是74.5岁。长寿带来一个最现实问题:一个人活过了90岁,他领退休金的年头可能比他的工龄还要长。
中国人养老出路何在
国际上通行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现收现支型,就是把你工作时缴纳的养老金存起来供你退休后养老,这种方式太慢,太低效了;另一种是代际之间的循环型,就是下一代人缴费养上一代人,循环滚动。
我国实行的是两者结合方式。现行的养老体系为三支柱结构,主要是从责任主体角度划分的。政府管理的社会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企业缴费的企业养老保险为第二支柱,个人缴纳的个人养老保险为第三支柱。从目前养老保险制度看,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部分累积制,社会统筹部分为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是累积制。可是我国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下一代人数骤减,出现了天量的资金缺口,他们交的钱远不够我们这代人养老。靠现有机制不能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方式可以有多种,思路之一是以房养老。比如一对夫妇老了,子女不在身边,又没有办理养老保险,那该怎么办?如果住房在自己名下,当初是花100多万元买来的,现在涨到了几百万元,问题就能办了。可以把房产信托给银行或社会机构,先由他们垫款给老人每月生活费,或者送老人住进养老院,这叫做倒按揭。因为房子的地段不错,银行与信托机构可以代收房租,也可以获得将来的优先购买权。因为谁也说不好自己还能活几年,有的人可能寿命长些,有的人可能寿命短些,但参加的人多了,以房养老这种模式就能填平补齐,自己调剂过来。而社会机构也愿意接受这种模式,因为城市不动产价格在通货膨胀之下要比现金保值得多。
一家一户模式或政府垄断都负担不起整个国家的养老事业,只有动员社会力量,发展行业化、社会化养老才有出路。中国的老龄化也预示养老产业将出现巨大商机,专业化的养老院能够吸收大量人口就业,而且具有永续性。一群打零工的保姆通过职业培训成为专业机构护士或技术人员,从事着一份有尊严、有保障的工作,住在城里,每天正常上下班,再建立他们自己的小家庭,送孩子进幼儿园,就近上小学,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福音?不是中国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