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企业之间的抗衡就是品牌间的抗衡 ——品牌就是权力
https://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22:13 新浪财经
访谈嘉宾:杨兵(营销实战专家/策划家、华盛天成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
《品牌对话》:品牌对话与各界名家在品牌这个大主题下,共同探讨品牌的未来,为中国企业在品牌化建设上提供参考,并一起分享品牌运作的智慧。品牌对话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各种思想、经验与智慧在这里碰撞、分享;品牌对话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为企业家及经营者,以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念激发起创造力。
品牌对话:杨老师您好!您作为营销界资深专家,运作过像国窖1573、酒鬼酒等著名品牌。以您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理论探索,您对中国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样的看法?
杨兵:中国的品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可以提一个观点,供大家参考。目前企业在做品牌、城市在做品牌、区域也在做品牌、全世界在做品牌,但是有一个品牌急需要做,就是我们中国要做“国家品牌”!
中国要树立在世界中独特的形象、地位,必须从最高决策层要意识到中国要做中国的“国家品牌”,中国要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你的核心的竞争力在哪里?中国最值得在世界上传播的这种独一无二的要素是什么?最能够感动世界的能量在哪里?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关键。把这个观点提出来供大家分享。
第二,现在国内的企业都在说要做品牌,那做品牌怎么做?意识到做品牌的重要性了,尤其是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大家都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不做品牌那是没有什么出路的,品牌的含义是什么呢?我认为品牌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给你的产品带来溢价。没有品牌的产品,哪怕是一块金子,也只能卖出一块银子的价钱;有品牌的产品,一块银子也能卖出金子的价钱,甚至哪怕是一块黄铜。那么有人就问了,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欺骗?在产品品质有保证的前提下,我认为不是。老百姓对于品牌的要求除了品质好这个前提以外,对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感受,实际上你卖的就是一种感受,他买的也是一种感受,企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怎么样发展适合于自己企业的品牌。怎么做,这个问题要搞清楚。
品牌对话:从您的角度来看,企业当前对“品牌”是一种什么样认知的状况?
杨兵:企业对品牌的认知,大家都觉得品牌很重要,但是有的企业是有钱不知道怎么做品牌, 最常规的做法就是打广告。现在看来打广告不是做品牌唯一的一种方法、策略,打广告是一种方法,但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这也值得的探讨。第二、打广告哪怕是一个捷径,但是怎么打,又是一个问题。有钱来做品牌的企业,怎么做品牌,面临着两个风险:一是这个钱怎么用?二是如果打广告怎么打?对于那些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打广告的企业,怎么样做品牌?我觉得有另外一些方式,那就是在产品上做文章、在渠道上做文章、在终端上做文章。不一定做品牌就要依赖广告,广告只是做品牌的一个措施,而不是唯一措施。这一点中国的企业应该有清醒的意识。
品牌对话:中国的企业构成比较复杂,类型也较多,这是当前市场环境所决定的,那么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对于品牌的认知是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呢?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呢?
杨兵:我觉得对品牌概念的认知应该是有差异化的,有的行业他觉得没有必要做,比如说生产资料行业他觉得没有必要做品牌,但是生产资料行业有没有做品牌做成功的呢?有.统一润滑油。润滑油不是一个大众日用消费品,为什么在大众媒体上,中央电视台上传播呢?按照这种做法,在营销理论里面、广告理论里面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但为什么不科学的做法带来一个良好的市场回报呢?说明什么呢?说明做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生产资料也可以做品牌.统一润滑油的老总说得很明白,他们每在中央电视台投入了一块钱广告费,那它的市场销售额就可以扩大十块钱.这种1:10的比例对很多企业来说,那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所以说统一润滑油做出来一个生产资料的品牌.这对大家是有借鉴意义的.
那对于其他一些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快速消费品更需要做品牌,现在是一个过剩经济的时代,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消费者买的往往不是产品,买的是品牌。如果只做产品不做品牌,尤其是在消费品市场那将来是肯定是前景不光明,尤其是当企业突破区域市场要做大的市场、全国性的市场,你如果不做品牌那可以说寸步难行。大家一定要掌握在消费品市场的营销规划,消费者首先买的往往是品牌,而不是产品。
从地域上来说,对认知也是不同的.从消费者方面来说,发达地区的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要强得多;从企业方面来说,发达地区也好,不发达地区也好,都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往往是发达地区的市场,而且以大中型城市为主,这些城市中的国际大卖场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很多企业都愿意把自己的产品放进去,在这种卖场里面整个销售成本很高,甚至哪怕几乎没有利润,仍然愿意拿进去销售,什么原因呢?因为国际大卖场自身就是一个品牌,你能在国际大卖场里展示销售自己的产品,说明企业至少是有实力的企业。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原来很多人理解不了,为什么很多企业赔钱也要拿到国际大卖场里卖呢?实际上是为了起到一个广告的示范作用。
品牌对话:很多企业通过自己的实践会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和理论,并传播这种经验作为业界的参考。那么当前在品牌这个领域,您认为业界有哪些比较响亮的声音,而且是能够为企业带来好的启发和启示?
杨兵:这个问题非常好,这个问题牵扯到做品牌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我的结论是做品牌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二者并不是1:1的比例,科学的比例要少一点,艺术的比例可能更多一点。科学的东西是有原则的东西,有规律的东西,可以在讲台上一代一代的传授下去,大学里开的品牌课程,可以讲品牌理论,但是仅仅有科学的原则与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仅仅有科学原则,科学的规律,科学的方法远远解决不了企业在做品牌方面的实际问题。
做品牌更是一门艺术,但是艺术的东西是有情景性的,具有相当大的差异化、个体化、个性化。艺术性的东西往往是不能复制的,经验往往无法克隆。为什么有这么多品牌理论,但是如果按照品牌理论具体去做品牌却往往做不好呢?原因就在这。因为品牌理论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包括在全世界范围内来说到底什么是品牌,这种概念的含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智威汤逊有智威汤逊的说法,奥美又奥美的说法,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充分说明做品牌是一门科学,但更是一门艺术。所以说谁如果为某个企业成功运作过品牌,但还想把这个做品牌的经验继续克隆到另外一个品牌上,我可以肯定地说,往往会失败的。国内在品牌打造方面没有主流的声音,做品牌比较响亮的声音多半在广告界,即使有也是借鉴很多国外的理论。
品牌对话:谈到品牌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我们联想到高建华老师曾在市场营销里面就提出这种说法,现代国际企业的运营体系,从营销学来讲80%是科学的,系统的,20%是艺术的。但是中国的企业正好相反。当然随着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的变化,“科学”和“艺术”的比例会有个渐变,现在的20%:80%以后可能会是40%:60%。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您所提到的这种观点?
杨兵:我觉得用数据来量化品牌打造实践中的操作手法本身是不太科学的,它不是一个法则,它是模糊的。中国的企业在做品牌方面,我说是科学更是艺术,那你说科学到底占60%?70%?还是更多,这个没有固定的规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甚至同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位置不同,也没有固定的比例。所以我觉得如果人为的把它量化的话,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科学的做法。
那海尔目前可能在做品牌的当中80%是科学,20%的艺术,现在的海尔是这样的,那五年以后还能保证是这样吗?那就不一定是这样了。那么针对中国其他家电行业,像格兰仕也是个大的品牌,那对于它来说做品牌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讲究市场灵活运作,那么它的艺术性的成分就更多一些,那科学的成分就相对少了。因为格兰仕和中国的市场贴得很紧,你们说中国的企业不能用价格战,那为什么格兰仕通过价格战就成功了呢?如果没有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里的价格战,那中国的老百姓就不可能用得上物美价廉的产品,所以很多理论界的声音都在驳斥、非议这些打价格战的企业,但是你想一想,十年前中国市场上的微波炉是什么价格?
如果没有中国本土像格兰仕这样的企业,这样有魄力、有实力、有远见的企业来挑起这样的价格战,那么现在我们可能永远也用不上300块钱的微波炉。所以我觉得格兰士这样的企业是值得尊敬的企业,至少是做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好产品的好企业。所以对价格战的贬斥也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的专家说企业一旦搞了价格战就没有更多的费用去搞研发了,我说这个是一种偏见。这两者之间不矛盾。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价格战作为市场营销一种策略来用,通过薄利多销,我也有相对的资金来进行高端产品的研发,完全可以啊。我的新一代的高端产品不搞价格战,但是我低端的产品就要用价格战来占领市场,这是合理的。实际上我们感到最困惑的是,国内的整个的市场营销活动已经是如火如荼,很热闹了,但是有中国特色的营销理论都很不成熟,建树很少,管理界理论也是如此。
品牌对话:在业界我们听到很多关于品牌和名牌的说法,有种说法是名牌是品牌的一个阶段,您怎么来看这两者的?
杨兵: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也是我长期探索的问题。在我们国家最早也就是10多年前是艾丰老师提倡的名牌战略,品牌这个概念最近这几年才响亮地火爆起来。这个概念提出来有一个很大的背景,就是当年的很多名牌不知不觉的已经被市场淘汰出局了,所以人们认识到一定要在名牌之外树立品牌意识。名牌的核心是什么,名牌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品牌,就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那么只有知名度是不够的,还得向建立美誉度,忠诚度,依赖度过渡发展。因为品牌意味着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而名牌往往只意味着知名度很高。
那举一个例子,当年的中华老字号1600多家,现在还有多少家叫的响,生存下来的还有多少家?盈利的有多少家?很少了。中华老字号就是我们通常意义的名牌。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局面?这就是名牌和品牌的差异,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
品牌对话:我们与各方企业、专家交流过关于营销和品牌的关系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专家说品牌是更大的一个范畴,营销是怎样实现与传播品牌核心价值的方式;也有说,品牌是营销的一部分,那您怎么看品牌和营销之间的关系?
杨兵:我想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粗略地分析的话,首先要弄清营销的对象是什么?是营销和产品相关的很多东西?还是营销一个品牌?在打造品牌阶段,那品牌就是营销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是这样认为的,要是讲到营销,不一定进行的就是品牌营销,但是至少是要卖产品,因为有的企业还没有上升到做品牌的阶段,那你说他不是营销吗?我觉得还是营销,只不过有的人说是做销售。针对产品做些和品牌无关的营销,比如说某些事件营销,那你说事件营销中没有品牌的东西因此就不能叫营销?那不一定,对吧。但是要是说到品牌的运作,营销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即便如此品牌也只是营销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是营销的全部。
品牌对话:有人说2005年是营销概念年,李光斗老师形容是“百花齐放”,刘永炬老师说是“概念满天飞”。我们接触的很多资深专家都有独到的体系及理论,您是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杨兵:我的东西还称不上为体系,只是说我有一些观点比如-----品牌就是权力。为什么可以这样说?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权力,它是一种发言权,它是消费者心目当中所占有空间的一种权利,是这样的权利。因为品牌资产到底储存在哪里?说穿了是储存在广大消费者的脑海里。比如说我要喝可乐碳酸饮料,首先想到的是 可口可乐,然后是百事,但是至少在中国市场上可乐类碳酸饮料知名的,除了这些还有非常可乐,其它的什么汾煌可乐,天府可乐早已通通消失,这说明品牌不是在企业手里,而是在消费者脑海里。所以我说品牌是一种权力,是你在市场上的发言权,是你在消费者心理的占位权,是你在经济大潮中的生存权。当然也是实力的象征。一个国家拥有的世界名牌越多,那么它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就越大。国与国之间的抗衡是经济的抗衡,经济的抗衡是企业之间的抗衡,企业之间的抗衡是品牌的抗衡,所以我说-------品牌就是权利!
我不忙于建立一种体系,我们需要在实践当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摸索。但是我是有观点的,如果说是以后有体系的话,我以上的观点就是这个体系的要点之一。
品牌对话:为企业提供培训,是传播您的经验、观点与智慧的方式之一,您对当前的培训市场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看法及建议?
杨兵:我觉得培训市场在中国大发展是一件好事,因为培训是一种信息的交流,而且是面对面的交流。即使没有互动式交流,至少在对企业家理论更新、开阔思路方面起到了作用。我希望将来的培训能给企业进行定制化的服务,针对企业的具体的特点和需求,为它量身定做一个具体的培训项目,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训了,我们要给企业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还要帮助他们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我觉得培训界的服务应该这么深入下去。
来源:品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