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早于《三国演义》成书之前800年就有一部史书名为《后汉书》,书中第一次使用了“策划”一词。《后汉书·隗器传》(隗器——东汉初年军阀)中写到:“夫智者睹危思变,贤者泥而不滓,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复得。故夷吾束缚而相齐,黥布杖敛以归汉,去愚就义,功名并著。”又写到“……魏武帝(曹操)为丞相,命高祖(司马懿)为文学椽,每与谋,策画多善。”
南朝(公元420~589年)之前,汉字中就有“策”和“画”(通划)两字,“策”的古体写法是竹字头下为“宋”,“宋”的原意是“巨响”,引申含义为“大力鞭策”,再引申含义为“打破表面”,再引申含义为“道破天机”;而“画”与“划”则是“深刻阐述、布置大局”之意,可引申为“导引潮流”之意,所以,“策划”的词意可为“道破天机,导引潮流”。
更有意思的是,诸葛亮300言的《隆中对》,道出了策划思维的结构,在故事发生后的1800年,也就是罗贯中落笔后的700年,《隆中对》成了国际思索引擎的语意范本,这是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做梦也想不到的。
《隆中对》原文: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命,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之争雄。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能以弱对强,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环境中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功不可没。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三大战役,均为以少胜多,弱者战胜了强者,原因何在?弱者不得不使用计谋,策划增智,弱者变成了智者,智者变成了强者。《三国演义》夸大了诸葛亮神机庙算般的策划作用,但综观历史,其尚智的立场没有错。道而法,法而术,术而器,有言道:“历史是智者的脚印”,智者辅大器成,此言确实多有注解,几乎所有的“刘备”们身旁都有“诸葛亮”们的影子,例如,刘邦身旁的张良……。
摘自WBSA核心教材:史宪文著《现代企划:原理、案例、技术》,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