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骆小燕 实习生 罗美
重庆提出要打造“机器人之都”。
比起沿海,重庆的机器人产业非常薄弱,要打造“机器人之都”,底气何来?
上游商业周刊专访著名经济学专家温元凯,探讨重庆打造“机器人之都”的可能性。
重庆具备机器人产业潜力
上游商业周刊:重庆提出建设“机器人之都”的构想,您觉得重庆具备这样的条件吗?
温元凯:我认为现在发展机器制造业是非常重要的方向,而且现在时机也很好。现在大家都注意到:全世界制造业智能化是一种越来越大的趋势。随着全世界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恶劣的工作环境招工也越来越困难,因此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是重庆,乃至全世界制造行业的总趋势。
重庆本来就有非常好的军工和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行业,形成了很大的产业群。这些产业群,足以使机器人行业生存下去。拿国外的企业来说,用于机器人加工的行业包括汽车生产、机械业、军工等。所以现在重庆能够抓住机器人这个产业发展,对于制造业来说,是一个产业升级的非常好的一次选择。
上游商业周刊:在全国范围看,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机器人产业是哪个城市?重庆与它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温元凯:其实中国机器人制造业最强大的第一个上市公司诞生在沈阳。沈阳过去有非常雄厚的机器人研发基础。重庆处于刚起步阶段,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与沈阳比较,还有很大一步的距离。
上游商业周刊:重庆要打造“机器人之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温元凯:我认为目前重庆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最大瓶颈可能是研究开发,科技的力量。实话实说,在这方面我觉得重庆不具备太好的基础。为了实现“机器人之都”的构想,重庆应该更加注意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资金,甚至引进国外的先进机器人研发队伍和公司。多和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合作才有可能将机器人产业发展成功。如果技术落后于他们很多,那么生产出来的机器人流通在市场上,也不具备竞争力。
机器人终将取代人工?
上游商业周刊:以后出现机器人代工,对于人力成本来说,是否会降低?
温元凯:无可否认,机器人自动化后,整个制造成本自然会下降。但是刚开始机器人的购买费用是很昂贵的,包括后期的使用费用。也许开始取代人工时所花费的费用,比人力成本还要高。但是随着机器人产业的不断标准化,机器人使用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那么机器人的成本才会降低。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人们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上游商业周刊:就您看来,机器人是否会完全取代人操作?
温元凯:我认为不会完全取代人工。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这是一个好事。因为机器人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取代制造行业中强度比较大、工作环境恶劣、繁琐枯燥的那些工序,这样对于企业和员工都是有利的。但是没有办法取代人做决策。
上游商业周刊:机器人取代的那部分人会面临着失业。
温元凯:有可能会失业。但是更多的是利大于弊。从侧面可以看出社会的整个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因为从最开始的加工制造机器人到运用机器人,机器人也需要人管理。
就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来看,是非常需要转移到第三产业和创意产业。但是重庆的一般劳动力不会推动他们学习,那他们如何转型呢。当他们被机器人取代后,便会鞭策他们去培训和提高自己。这样从传统制造业走向机器人用工的现代化制造就更近一步。
打造“机器人之都”需要实实在在
上游商业周刊:重庆打造“机器人之都”,对于重庆的企业家有哪些机会?
温元凯:这么说吧。由于这是一个新型产业,也是一个战略产业,所以对重庆企业家是一个投资机遇。因此我非常希望有一批有实力、有眼光的重庆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能够投身这个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包括强大的国有企业、军工企业,也希望他们中的一部分投身于像机器人这样的新兴战略行业中,这是一个投资的巨大机遇。
上游商业周刊:重庆企业家在打造“机器人之都”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温元凯:我觉得是推动的作用。首先是投资。另外关键要引进人才。我认为重庆机器人产业没多少人才,可以这么说,以前我来过重庆很多次也没有听人关于对机器人的议论。我相信重庆的研发队伍是比较薄弱,所以更需要虚心地敞开胸怀,引进高端人才和资金,同时与国外合作,这样才可能比较顺利的发展。
上游商业周刊:您对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判断是怎样的?
温元凯: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一个产业,包括在未来智能化战争和军工方面很有潜力。你可以很明显的注意到,包括美国的遥控战争,无人机技术都与机器人有关。因此在未来机器人行业潜力无限。
上游商业周刊:您觉得重庆制造的机器人,服务于哪些行业发展前景好?
温元凯:就重庆本地来说,当然是以最发达的汽车、摩托车、军工、机械等为主流,辅之以服装业。其实机器人在应用方面仍然有很大的问题,如何打开市场和细分市场也就变得不那么容易。并且就机器人本身来说,研发应用这一领域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还是要实实在在的发展产业才是硬道理。
上游商业周刊:您预言“重庆机器人之都”的构想会实现吗?
温元凯:我想还是留个悬念吧。虽然大家都说我是很准的预言家,但是我还是想给大家留一点想象的空间,交给时间来验证。不过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踏踏实实,沉下心研发机器人,如此构想会很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