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3日摘自《理财周刊》
消费升级、大众创业和中国信用的输出是新常态
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新“三驾马车”的驭手是制度变革。
2015 年的
经济增长目标是7%左右,说明
经济下行的
压力依然很大。很多人担心中国
经济“崩盘”,其实大可不必,新常态的
经济增长外柔内刚,很
健康。
一国
经济增长的潜能从何而来?似是而非的答案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其实,“三驾马车”只是国民
经济的重要统计分析指标,而决定一国
经济增长潜能的三大要素是:1. 劳动力人口;2. 全要素
生产率(以创新为最);3. 制度性变革。从这三大要素看中国
经济的新常态,统计分析的重点应关注新“三驾马车”。
第一驾“马车”是消费,但不是一般消费的增长,而是消费的升级。在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从2012 年开始呈净减少,此后的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赖于劳动力品质的提升,从而使知识
经济逐渐超越劳动
经济。与知识
经济相对应的消费行为是城市化驱动的消费升级,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品牌时尚、高档格调、
文化教育和休闲旅游的消费比重将逐渐提升。
第二驾“马车”是投资,但不是政府主导的投资,而是民间创业驱动的创新投资。如李克强总理讲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手在民间,破茧可出蚕”。显然,政府主导的举债投资模式已经被抛弃了!中国的投融资体制将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投资的“操盘手”将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民间,而非以往主要来自于政府和国有企业。无数事实证明,创新企业可吸纳小额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却不能培育创新企业。通俗地说,政府投资只能搭车,不能驾车,政府坐在驾驶座上的企业必然丧失创新成长的欲望。
第三驾“马车”是出口,但不是“中国制造”的出口,更非“中国创造”的出口,而是“中国信用”的出口。曾几何时,“中国制造”驰骋天下,所向无敌,背后是劳动
经济而非知识
经济。“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人口红利而非创新驱动,为此支付的代价则是不可持续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枯竭。超一流的“中国创造”目前还是凤毛麟角,而人民币跨境业务却就在此时呈爆发性增长,2014 年达到10 万多亿元的贸易规模,让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
市场上的地位显著上升,目前的
市场份额已排名第四,预计今年有望破格纳入国际货币
经济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纸黄金”。
消费升级、大众创业和中国信用的输出是新常态
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但这里的“马车”只是比喻而并非科学术语。新“三驾马车”的驭手是制度变革,让制度创新在劳动力人口净减少的条件下释放潜在的要素
生产率。
经济高增长若只能依赖政府投资和超额货币,这种增长速度是“水货”而非“良药”,更不能冠名为
经济增长的“潜能”。在一国
经济陷入萧条而迫切需要创造就业的时候,政府举债投资驱动的增长“水货”也有用,如当年凯恩斯在他的《通论》中所举的例子一样:为了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选择超额发行货币,雇一帮人挖坑,再雇另一帮人填上,再挖,再填,再挖,直至
市场经济给出更好的选择。
今日中国,创新投资驱动的
经济增长将导致一国投融资体制的深刻变革,过去3 年中国股市中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代表的“国退民进”已经证明了新常态的
经济增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