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晋文公有一个法官叫李离,,他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司法长官。有一次,他听信下属汇报的案情,将人错判了死刑。在得知自己错判之后,李离便把自己拘押起来,要以自己的生命来抵死罪。晋文公得知后,到监狱里看他,劝告说:“官阶有高低,处罚也有轻重,这案子是下面人弄错了,并不是你的罪责啊!”李离回答:“我的官职很大,从没有让给下属一点权;享受很多奉禄,却没有赏给下属一点利益,现在错判杀人,却把罪责推卸给下属,这我可没有听说过。”晋文公又劝道:“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察办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最后,李离长跪不起,只是说:“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我罪该处死!”于是,他坚决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离伏剑”的故事。
听了这故事,令人深感震撼,于是我就联想到:我们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否也应有一点“李离伏剑”的精神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从“李离伏剑”中最起码得到以下九点启迪,愿同网友交流:
一、理有法,失刑当刑。公司有制度,不管是谁违犯了,都要受到应有的惩罚。尤其是“掌刑”的人,更要严于律己。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失误和错误推给他人,尤其不能推给下属。要有敢作敢为的精神。
二、欲正人,首先正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何为正?——正人君子、正气凛然、堂堂正正、正大光明、正不畏邪、不偏不倚。因此,管理者要想治人、正人,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言行。正所谓“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三、内自省,反求诸己。“自省”和“反求”都是孔子的主张,他一方面要求君子要善于经常自我反省;另一方面要求君子,在“行有不得”的时候要善于检讨自己的错误。孟子则举出了具体的例子,比如:“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治人不治反其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四、言寡尤,多闻阙疑。“言寡尤”这是孔子告诫我们的:“说话要少过失”;“多闻阙疑”,也是孔子的教导:“要多听,有疑惑不解的地方,不要妄加评论。即使是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
五、行寡悔,多见阙殆。“行寡悔”,就是做事少后悔。怎样才能少后悔呢?孔子说:“要多看,有不是很妥帖的地方,不要妄加判断,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
六、勿惮改,勇者不惧。“勿惮改”,孔子鼓励我们“不要害怕改正错误”;在错误面前,要做无所畏惧的勇者。毛主席也曾说过“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改了就是好同志。”咱们老百姓也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圣人之所以“圣”,就是因为他能做到“勿惮改”。
七、行有道,君子怀德。作为管理者的君子,一定要行得正,走得端,依“道”而行。并且一定要“常怀仁德之心”。没有仁德之心的人,一定离经叛道。行有道的关键在于:依照规律和规矩行事。好有一比,人家开车右侧通行,你非要左侧通行不可,不出大事才怪呢。
八、思无邪,见贤思齐。“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思想纯正”。“见贤思齐”,是孔子对有为君子的指导:“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树立自己的学习标杆。
九、不逾矩,厚德载物。“不逾矩”,是孔子的告诫:“不越出做人做事的规矩。”“厚德载物”,是《易经》中《坤卦》的主卦词。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你要承载天降之大任,就必须以德为先,且须厚重而又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