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孝”?
很多人以为只要每月给父母一点钱就是孝。其实,这只是最低等级的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今天的人,把赡养父母看作是尽孝,而至于狗和马都有人养,对父母不敬那和对待狗和马有什么区别?那什么是孝呢?我认为,“三孝”为孝。首先是孝敬,以“敬”为主;其次是孝顺,以“顺”为主;最后是孝养,以“养”为主。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是:大孝是对父母的尊敬和顺从,中等孝是不要给父母带来耻辱,最下一等的孝才是赡养。孟子对孝仅提出了两条:“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是说:尽孝没有大过尊敬父母双亲的,而至尊至孝却没有大过养育天下人的。孟子的话,把“孝”的内涵一下子拔高了。
孝,不仅体现在对父母和“平天下”上。孝,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要体现在“事君以忠”上。事,名词作动词,为君做事;君,旧指君王,现延伸指老板、直接上级;以,介词,用、把。事君以忠,意思是:用忠诚敬业的言行,为君做事。孔子说:“孝者,所以事君也。”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进一步说 :“事君不忠,非孝也。”为君主做事如果不忠诚敬业,那就是不孝。孔子又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用现在延伸的意思来解释,就是:孝,是贯彻一生的行为,开始于在家孝敬父母,入世做事要忠诚于老板,最后要以孝立身。由此看来,孝,的确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