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人看不起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倒卖粮食、蔬菜、猪肉的人,认为他们发的是不义之财,但是实际上这些人真正把握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出席在成都举办的“2018中国纸浆高层峰会”时说,企业家经营企业需要认清时代的主要矛盾,企业运营起来方能事半功倍。
当日,200余名政府、协会、企业代表听取了姚景源对于对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企业的建议。
姚景源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衣食”。“当时有句俗话,‘摆个小摊,胜过县官',一盒佳能饼干就是当时送礼的最好礼物。我第一次出国考察去德国,一个行李箱塞了半箱都是易拉罐啤酒。”
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资金投向了“住与行”。据了解,2017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2994万台,日产量达到8万台,而1978年,中国汽车年产量仅为14.9万台。“小20年前,汽车行业赚钱不难,房地产更不必说,建房、买房、卖房、炒房的都赚钱,根本原因就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衣、食转到了住、行。”姚景源说。
目前中国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姚景源认为,“美好生活”的内涵十分丰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解读,但“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在各行各业中都有体现。
“比如农业,我们去年我们的粮食库存达到12000亿斤,达到历史最高,但是进口数量与库存量也达到历史最高位。这是发展不充分的体现,所以我们要搞土地流转,让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姚景源说,从第二产业看,以汽车工业为例,虽然中国汽车整车厂达到130余家,但大部分是合资企业,利润分成很低。从第三产业看,虽然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但绝大多数是传统服务业。
“发达国家关于经济比重有两个70%,一是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超过70%,第二是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70%。对于我们来说,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还是在于发展金融、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姚景源说。
他对现场企业家表示,做企业要成功需要将两个方向搞清楚:一是在自己的行业,什么是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与自己的行业契合点在哪里;二是找到自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扎扎实实去努力改变,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增长空间,就是发展潜力。”姚景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