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年会分论坛
“家校合作:现代学校教育治理新体系”综述
2014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年会在北京市第二中学举行。下午二点,作为年会八个分论坛之一的“家校合作:现代学校教育治理新体系”分论坛在二中综合楼举行。分论坛由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副理事长王大龙主持了会议。
来自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的二组团队介绍了他们开展家校合作、亲子共成长工程、家长教育的经验。
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有礼以“普及家庭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题,介绍他们在12年前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构建了一个行政搭台、专业引领、家校合作的现代教育治理新体系。通过百万父母进学校、重新学习做家长等活动,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对潍坊教育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潍坊市教育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学生课业负担最轻的地市;高考从2002年至今,入一本线考生,占全省的1/6~1/7;群众对教育满意率连续五年位居山东省第一。潍坊教育呈现出质量较高、社会满意的良性状态。
从北京到潍坊投身于亲子共成长工程的教育专家金琰介绍了她构建家长教育课程、唤醒家长科学教子意识方面的心得。她根据当地实际与家长需求,采取依校办学、集中办学、远程办学的方式,构建了家长教育体系的发展性课程、主题性课程、校本课程,通过文本、视频等手段推广家庭教育。同时,立足当地实际,建立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研发家庭教育课程与教材,奠定了亲子共成长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淮坊市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介绍了他们创建幸福家、促进亲子共成长的经验。他们将以往的家校博弈关系转化为和谐互助的伙伴关系,使家庭教育课程变成家长抢购的“商品”。清平小学的“爸妈群”,成为信息时代家长的学术沙龙与沟通的平台。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党委委员张永雄介绍了凤岗镇运用社会资源、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义务为教育服务的经验。他们充分运用珠三角的地理优势、经济优势,使家长的智力资源、物质资源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环境。现在,凤岗镇的家长义工成为本地继客侨文化、象棋文化后,又一张亮丽的社会文明名片。
凤岗的家长义工制度发端于该镇的油甘埔小学。该校校长毛秀蓉介绍了他们家长义工从几十人发展到今天几千人的历程。他们通过课题研究、家校联动、家长教育课程建设,使家长既参与教育,又接受成长教育,双方寻找到合作、共享的快乐。至今,他们出版多部家长义工研究专著,经验被中央级媒体报道,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凤岗镇文教局副局长彭仿兰在经验介绍中说,在发展家长义工制度中,提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水平,盘活了学校发展机制,激活了社会资源,使政府、学校、家庭、老师、孩子、社会实现了多赢,体现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所具有的优势。
这些经验介绍,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踊跃。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常务副理事长孙云晓、鹿永建和副理事长卢勤对以上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学术角度进行点评,提出有效的建议。
结合各位老师的发言和经验介绍,孙云晓指出:教育必须是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育的一个过程。潍坊的经验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在家庭教育中完全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它代表国家,体现了国家意志。家校合作体现的既是社会需求,又是国家意志,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结合点。鹿永建用十六个字评价本次分论坛的感受:教育高地、资源汇集、探索研究、长期坚持。卢勤老师总结到,新的家庭教育形式,让家长走进学校,推动了家长角色、眼光、形象和责任的转变,从原来的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更好地调动了家长的资源,延展了学校教育的力量和平台,让我们看到更多中国教育的希望。最后,朱永新理事长强调,家庭教育的发展前景在于调动更多家长及教育管理部门的参与,让家庭教育变成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从现有的局部地区小规模探索起步,改进调整成熟后大范围推广,带动更多地区的家庭教育的发展。朱永新还针对凤岗和潍坊两模式中一些有待完善之处进行了简要点评,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第三届家教委的发展蓝图。
在30日下午的年会闭幕式上,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赵刚向大会作了分论坛的汇报,指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必需,缺少了家庭教育的教育治理体系只能事倍功半,将会使我们的教育事业问题丛生。让亲子共成长,会助推家庭幸福和子女健康成长。在现代学校教育治理体系中,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如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