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型和副型是描述我们生命中的道路,生命的很多特质是通过副型来呈现的,也就是说副型体现了我们在这个世间如何行走。自我保存、社交和一对一三种副型描述了我们生存的不同方式。三种副型同时存在于我们身上,但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一般而言我们身上的三种副型所占比例是不平均的,其实三者并没有必要平均,只要各自能够良好运行便可。副型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副型的形成与我们早年的成长有关。
【自我保存的本能】形成于生命的第一年,与妈妈及扮演妈妈角色的主要抚养者有关。自保会有二合一的品质,有点像妈妈和我是一体的。生命的第一年,自保的本能形成。因为在那一年里我们要完全仰仗妈妈或其他主要抚养者,就不像其他动物能够自力更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那个时候还没有真正的独立,只有母婴联合体。我们跟妈妈是一体的,我们完全去仰仗于她。跟动物相比较适应世间时间更长。自保是关于如何建造事物,如何让事物生长,照顾社区的需要,渴望得到爱与滋养。在我们还是小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内化外在的一些行为、观念,我们从妈妈那里得到的更多的是爱与滋养。若在这个时候,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肢体接触、情感连接较少,孩子没有从母亲那里获得足够的爱与滋养,孩子成年后在自我保存部分就会有些障碍,他们会散发出一种焦虑。但也并不是说母亲跟孩子多有身体接触,孩子自保的几率会小一些。有些理论认为如果第一年孩子跟妈妈分离长大后有可能是自保的。因为有缺失、有不足。可是我们要很谨慎地去运用这个理论。也有这种可能性,自保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副型也有可能是来自早年创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这个理论。但不论如何,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爱与接触,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对一的本能】形成于生命中的第二年。此时我们开始学着去走路,开始探索这个世界,想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试着与妈妈或主要抚养者分离,但又不能完全离开妈妈。我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去体验我是我自己,但我同时需要妈妈的关爱。在第一年没有分离,第二年开始有分离,在这个时候开始一对一的本能。或者可以这样认为,一对一的本能在我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那,在第二年开始形成一对一的部分。在这个时候,渴望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被看到、被爱。有个人把我们当做一个独立个体去爱,这种爱的品质跟自保的爱是不一样的。自我保存的爱与滋养关系很大,但一对一的爱是作为一个人被看到。这种品质是两个人,一个人能够见证到另一个人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有种很奇妙的连接。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长,允许他们去自我探索。有些父母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认为第一年孩子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二年却开始脱离了自己。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父母可能给予孩子作为独立人的关注度与爱不够,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
【社交本能】会在生命第三年的时候呈现出来。这三个本能是从生命的起始一直在发展,并与爸爸有关,爸爸代表着世界更广阔的门户。孩子在这个时候意识到这个家庭中除了自己和妈妈还有其他重要的人,比如爸爸、兄弟姐妹。孩子希望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父亲需要跟孩子主动连接,接纳他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父亲与孩子关系融洽与否会影响到孩子以后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
孩子的副型与父母的爱与接纳有密切的关系。更多的爱与尊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