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海,李发海讲师,李发海联系方式,李发海培训师-【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发海:什么是《易经》(易经介绍)(
2016-01-20 48397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许多,其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那么都哪些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无论是党内的,还是党外的;无论是这个民族的,还是那个民族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华侨华人,所共同追求、崇拜的优秀精神文化?我认为这些传统文化精华集中体现在“五经”“四书”等经典著作中。而易经则是这些经典著作中的瑰宝。

那么,究竟什么是《易经》?《易经》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奥秘,以致于七千多年来人们在不断追求、研究、探索呢?

要讲解《易经》,首先要揭开易经的神秘面纱。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借东风的片段,诸葛亮站在祭神台上,手握七星宝剑,口中念念有词,最后凭借“上帝”的力量,祭来了东南风。其实,这是为诸葛亮用《易经》预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位对《易经》和《奇门遁甲》有很深研究的易学家、军事学家,诸葛亮实际上是通过运用《易经》的预测方法,事先预测出了当时一定会有东南风的出现,否则诸葛亮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作担保。

过去,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掌握极少,对《易经》只是口头听说,并不知道其中的文字语言。正因为许多人没有读过《易经》,不知道什么是《易经》,加上《易经》基本组成部分是卦,卦有一种预测或者占卜的先知先觉作用,所以《易经》又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也有的人把《易经》列入“神秘文化”范畴。这就造成了人们对《易经》认识和理解上的错觉。

近代,由于各种原因,《易经》被认为是“四旧”,是封建迷信,是唯心主义,是受批判的禁书,《易经》的真实理论又被歪曲了,《易经》的真实面目又被掩盖了。

●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写进了清华校规,再后来这两句名言又成为清华校训。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孔子在对《易经》的乾卦和坤卦深入研究之后,提炼的两句最为典型、最为核心、最受到人们尊崇的至理名言。也是整部《易经》告诉人们的真谛。是最大的“普世价值”,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弘扬,现在许多家庭的书柜中都有《易经》,许多人对《易经》不再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是必读之书,但就是“看不懂”。看不懂就把它束之高阁起来。曾仕强教授的五场讲座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轰动,人们对《易经》的学习又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和理解《易经》,我先从《易经》的三大组成部分开始,使大家认识和了解《易经》

 

第一讲  《易经》的三大组成部分

《汉书·艺文志》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易经》,实际上是由中华民族历史上三位伟大圣人,在三个不同的时代共同完成的一部历史巨著,由“易”、“经”、“传”三大部分组成。从时间跨度来看,“易”产生于上古时代,即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所处的新石器时代;“经”发展于中古时代,即五帝及夏、商、周时代;“传”撰写于近古时代,即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易经》创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先后历经了五千多年,这还不包括在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间许多易学研究者新的成果。任何一部经书,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专著,而是一个时代、一群人共同创做的产物,但都有其代表人物,《易经》也是如此。上古圣人伏羲创立了“易”即太极图、阴阳观和“八卦”。中古圣人周文王推演成为“经”即《周易》。近古圣人孔子进一步创作出了“传”即《易传》。

历经上古、中古和近古,由三位伟大圣人创立的《易》《经》《传》,就是今天学习的《易经》。《易经》不仅为中国的文明和发展,而且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一、关于伏羲创立的“易”

1、什么是“易”?

古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首先就是日月,人们的宇宙观就是日月观。《说文》“《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也有人说,“日月为易,刚柔相推”。从象形字的角度讲,易的上面是日,代表太阳,下面是月代表月亮,日为阳,月为阴,易就是阴和阳组成的统一体,易就是阴阳观。 “易”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如同日月一样,白天是太阳,晚上变成月亮,阳变成阴,阴变成阳。

在《易经》中,“易”是由太极图,阳爻“—”、阴爻“--”,八卦和进一步排列组合后产生的六十四卦。

 

2、什么是“太极图”。“太极图”也就是“无极图”。 “无极”就是阴抱阳,阳抱阴,阴阳尚未分离,天地尚未形成时期。伏羲认为,在天地没有分离之前,宇宙是阴阳混沌于一体的“无极图”,在混沌状态下,是没有极可分的。

 

太极图

“太极图”俗称为“阴阳鱼”。描绘的是开天劈地之前乾坤的浑浊状态,其中蕴含了对称哲理、阴阳平衡哲理等深奥的无字语言。这种混浊状态大致分为“未见气”、“气之初”、“形之始”、“质之成”四个阶段。一旦由气而形,由形而质,就会由量变发生质变,轻清之气上浮成为大气层,也就是天,重浊之物下沉凝聚成为地。中华传统文化中“自从盘古开天地”,描写盘古手持一柄板斧,挥手一砍,将混沌一劈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是对宇宙形成和人类形成的美好传说。

太极图中两个美丽的阴阳鱼,也是人们早期对人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开天劈地之前,阴阳就已经在孕育了,产生人类生命的物质就孕育了。开天劈地产生了生命,并且是分出了阴阳、雌雄的生命,这种具有阴阳之分、雌雄之分的鱼类就是人类生命的前身。

《易经》是讲形象的,我用一个更为直观的形象比喻,通过人类生命产生过程的四个阶段,使大家隐约感受到宇宙形成的四个阶段。

一是“未见气”阶段。在成熟女性的卵巢内,经过长时间的化合,最终形成了阴气高度聚集的阴卵子,成熟的阴卵子开始寻求阳精子,最终进入了子宫。在成熟男性的睾丸内,经过长时间的化合,最终形成了阳气高度聚集的阳精子,成熟的阳精子通过男女之间的性爱活动,也最终到达了女性的子宫。若把子宫比喻为太极图,那么这个阴卵子和阳精子就好像是太极图内的两条阴阳鱼,鱼眼则是精子和卵子的核心部分。如果这个女性生理上没有问题,男性的阳精子也是健康的,阴卵子和阳精子最终会相互吸引到一起。从阴卵子和阳精子的逐步成熟和最终吸引碰撞到一起,这个阶段就是“未见气”阶段,感觉不出来。

二是“气之初”阶段。阴卵子一旦和阳精子发生碰撞,就相互结合在一起,象太极图内的两条阴阳鱼一样,开始发生新的化合。这种化合又象两个人在缠绕着打太极拳一样,你来我往。这种新的阴阳二气化合性质不一样了,是将要产生生命的化合,这种化合在子宫内是剧烈的,吸收着母体内最精华的营养,对母体带来很大的冲击,最终形成了人类生命的雏形。这就是女性的“妊娠反应”期,这就是阴阳化合的“气之初”阶段。

三是“形之始”阶段。小生命一旦形成,就在子宫内通过母体的阴阳化合和自身的阴阳化合,不断吸收营养,慢慢成长为“婴儿”。但严格地讲,这时的“婴儿”还不能叫婴儿,只能叫有生命的阴阳化合物,而且在子宫内高兴时或不高兴时就动一动,为母体带来一些不安。这就是“形之始”阶段。

四是“质之成”阶段。这个阶段既是慢慢形成的,又是突然爆发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这个意思。新生命一落地,“哇”地哭了一声,好,一个新的婴儿诞生了。这就是“质之成”阶段。

人们对太极图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为了帮助大家对太极图的认识,这里介绍一下太极图的画法原理。其实,画好一个太极图,只要有一把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就行了。首先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根据需要的太极图大小,确定适当的直径。然后以直径的一半为半径画圆,这就是太极图的周边。严格意义上的太极图是没有周边的,因为宇宙是没有周边的,是向往扩散的,所以这个周边只能化成虚线。现实中人们为了直观,也有的太极图画出了周边。直观和美观就在这一个圆上,有圆是直观,无圆是美观。再以半径的一半为新的半径,在通过圆心的直径上面,从圆心到圆周的一半为新的圆心,以新的半径为半径,画半圆。太极图圆心的左边画下半圆,右边画上半圆。两个半圆形成一条弯曲的“S”形曲线。两个新的圆心经过适当扩大,就是阴阳鱼的眼珠,再涂上黑白两色,就画成了一幅美丽的太极图。

《易经.系辞》说:“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也就是说伏羲在长期对天、地、人的观察研究中,“悟”出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现在人们无论学易也好,学经也好,学道也好,重点在“悟”。星云大师说,“悟”是一种内在本质,是既无法形容,也无法传给传达,更是急不得的。大家学习《易经》,学不会不要紧,不要急,慢慢来,慢慢“悟”。

 

3、什么是太极生两仪。

太极生两仪就是太极图中清、浊物质开始分离。用直观的形象表示就是:

 

用更加直观的阳爻和阴爻表示,就是:

                            ▅▅▅▅▅            ▅▅ ▅▅

一画代表的是太阳,是白天,称为阳,二画代表的是月亮,是夜晚,称为阴。

 

4、两仪为什么又叫做阳爻和阴爻。

“爻”,字义从交,形如网,是由我国古代结网、结绳等活动而萌生的象形字。爻如网中经纬之线相互交叉,象征万事万物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变化无穷。爻也是指是渔网中结成的一个一个眼,即目,古代眼就是目,实际现在仍然称眼为目。目和两画相对应,代表阴,人的双眼不是很象阴爻吗?仅有网还不行,必须有绳子把网贯穿起来,撒出去。绳子是纲,网眼是目,成语“纲举目张”就是比喻绳子和网眼的关系。古代“纲”和“刚”是通用的,所以,许多书也把阳爻称为刚爻。纲是起引导作用的,为阳;目张开是一个一个的眼,为阴。这就是代表绳子的阳爻和代表目的阴爻。阳爻是实的,阴爻是虚的。阳爻、阴爻是组成八卦的最基本符号。

5、什么是两仪生四象。

用直观的形象表示,四象就是阴阳爻的进一步组合,阳爻上面加一阳爻,就是太阳;阴爻上面加一阳爻,就是少阳;阳爻上面加一阴爻,就是少阴;阴爻上面加一阴爻,就是太阴:

 

               ▅▅▅▅▅    ▅▅▅▅▅     ▅▅ ▅▅    ▅▅ ▅▅
                   ▅▅▅▅▅      ▅▅ ▅▅     ▅▅▅▅▅    ▅▅ ▅▅
                      太阳             少阳            少阴          太阴

太阳是日,太阴是月。在阴阳的进一步化合中,不断产生新的物种。

四象就像是父母生育了两个子女。太阳为父,太阴为母,少阳为男孩,少阴位女孩。

四象又代表了一个昼夜中间的四个不同阶段,太阳(也称老阳)代表正午,少阳代表日出时的早晨,少阴代表日落时的旁晚,太阴(也称老阴)代表午夜。

四象又代表了一年中的四季,少阳代表温暖的春天,太阳代表炎热的夏天,少阴代表阴凉的秋天,太阴代表寒冷的冬天。

四象,还代表了方向中的四方,因为伏羲生活的地方在赤道以北,所以太阳代表炎热的南方,太阴代表严寒的北方,少阳代表日出的东方,少阴代表日落的西方。

6、为什么四象生八卦

四象仅两层,不能完全反映客观实在。伏羲在四象的基础上,即在太阳的上面再加一阳爻,再太阴的上面再加一阴爻,分别成为纯阳、纯阴的三层画象;其它六个卦象是通过纯阳、纯阴的变化产生出来的:

            ▅▅▅▅▅   ▅▅ ▅▅    ▅▅▅▅▅    ▅▅ ▅▅

            ▅▅▅▅▅    ▅▅▅▅▅   ▅▅ ▅▅    ▅▅ ▅▅
                ▅▅▅▅▅    ▅▅▅▅▅    ▅▅▅▅▅     ▅▅▅▅▅ 
                   天象           泽象           火象           雷象

 

            ▅▅▅▅▅    ▅▅ ▅▅    ▅▅▅▅▅    ▅▅ ▅▅

            ▅▅▅▅▅     ▅▅▅▅▅   ▅▅ ▅▅     ▅▅ ▅▅

            ▅▅ ▅▅     ▅▅ ▅▅    ▅▅ ▅▅     ▅▅ ▅▅

                风象          水象           山象          地象

 

伏羲为什么把四象再推演为八象,这也与自然现象中有八种物象存在的最为普遍有关,即自然现象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人有父、母、长男、长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方向不仅有东、西、南、北,而且还有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等。

大家都知道,伏羲时代是没有文字的,这八个画象就好比是无字天书。下面的画是最初画的,称为初爻,上面的画称为上爻。

 

八种象的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又是怎么来的呢?是在文字的创造过程中得出的。

“乾”字是简化字“干”的繁体字。我们现在大街上的店名“干洗店”,在台湾仍然用“乾洗店”。“乾”字在古代表示的是意思是“上面”,指的是相对于地球的宇宙天空。直到现在,在壮族语言中,“乾”仍然有“上面”的意思。所以后人把伏羲的天象称为“乾”象或者“乾为天”

                                   ▅▅▅▅▅

                                   ▅▅▅▅▅

                                   ▅▅▅▅▅

                                     乾为天

 

“巽”是消散之意,“风起云散”,风又起消散的作用。古代,巽也是传说中的一种风神。所以,后人把风象称为“巽”象或者“巽为风”

                                  ▅▅▅▅▅

                                  ▅▅▅▅▅

                                  ▅▅ ▅▅

                                     巽为风

 

“离”的本义是隔开的意思,而火象是由一阴爻把二阳爻隔开了。所以,后人把火象称为“离”或者“离为火”。

                                  ▅▅▅▅▅

                                  ▅▅ ▅▅

                                  ▅▅▅▅▅

                                    离为火

 

“兑”字从口,是说话、喜悦的意思。而泽的卦象是一浪接着一浪,好像人说话时上下嘴唇一张一合的样子,所以,后人把泽象称为“兑”或者“兑为泽”,是一种无心的喜悦,泽水在说话,泽水在喜悦。另外,兑也指液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好比水从这一个湖泊流入下一个湖泊,所以,把泽象起名为“兑”

                                  ▅▅ ▅▅

                                  ▅▅▅▅▅

                                  ▅▅▅▅▅

                                    兑为泽

 

“坤”字,《左传》的解释就是“土也”,而地字也是“土也”,所以“坤”字就是代表大地,后人把地象就称为“坤”象或者“地为坤”。另外,“坤”字的左边为土,右边为申,申的部首从田,所以申也代表田。“坤”字既有土,又有田,就是田地,就是地球。

                                  ▅▅ ▅▅

                                  ▅▅ ▅▅

                                  ▅▅ ▅▅

                                    坤为地

 

“震”字的意思除了特指的“地震”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指“疾雷使物体振动”。古代人不知道地震,只知道地下在打雷。所以,后人就把雷象称为“震”象或者“震为雷”

                                  ▅▅ ▅▅

                                  ▅▅ ▅▅

                                  ▅▅▅▅▅

                                    震为雷

 

“坎”字的意思,直观上看就是“欠土”,另一层意思是“陷”,而水的卦象就好像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所以,后人把水象就称为“坎”象或者“坎为水”。

                                  ▅▅ ▅▅

                                  ▅▅▅▅▅

                                  ▅▅ ▅▅

                                    坎为水

 

“艮”字有“止”、“静止”的意思,而山的最大特点就是静止不动。“艮”字还有“坚固”“坚硬”之意,大部分山都是由坚硬的石头形成的。所以,后人把山象称为“艮”或者“艮为山”

                                  ▅▅▅▅▅

                                  ▅▅ ▅▅

                                  ▅▅ ▅▅

                                    艮为山

 

至于伏羲为什么把八象分为上中下三层以后,就不在扩张了,这里面的道理很多,也很难讲解清楚。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三,就已经不再是人们传统理解上的“三”,而是指很多,包罗万象。伏羲画到八象为止,每一卦分三层,伏羲认为,八象到此就已经足矣,它完全可以包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万象了。这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魅力。这里的三层,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层”,而是多层,不是吗?直到现在,人们还有“九重天”的概念,九也是指多的意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这个数字,与其它数字不同,它既可以理解为三,又可以理解为多。而《易经》、《道德经》中的三,基本上都是代表多的意思。

另一方面,八卦的三层,正好又代表了天、地、人三才。上面的一画为天,中间的一画为人,下面的一画为地。为什么古代称国家的元首为“王”,因为“王”最大,代表这个人上顶天(干),下立地(土)。

由于爻分阴阳,由爻产生的卦也分阴阳。所以就有“阴阳八卦”之说。凡是单画的卦都是阳卦,如乾、坎、震、艮;凡是双画的卦都是阴卦,如坤、离、兑、巽。除了纯阳卦乾、纯阴卦坤之外,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系辞从卦德方面对此做了解释:“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由于易反映的是日月变化、宇宙变化、人世变化,所以易集中代表的也就是变,易的变化是无穷的。《周易》中的“易”实际上包含了简易、变易、不易三种情况。

所谓“简易”,阐释的是宇宙万物的变化虽然是无穷的,但它只有阴阳两种符号所组成。这其中蕴含的道理是,越是复杂的变化,其法则越是简单。问题是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伏羲把这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穷的东西找出来了,这就是“阴”和“阳”

所谓“变易”,是说世界一切事物变化虽然是无穷的,但都是有规则、规律可循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这种规则、规律,人的意志就可以来适应、变革和决定事物的变化。

所谓“不易“,是说,有些自然法则的变化有些看起来是永恒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这一哲理,人们要顺其自然法则,不能违背自然法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7、八个画象为什么又称“八卦”。

人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口头禅,比如当别人思考问题时间太长或太细致时,你会开玩笑地说,别“算卦”了;当别人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或主意时,你又会开玩笑地说,你怎么又“变卦”了。

学习或者研究《易经》离不开卦。卦是什么意思?《说文》讲,“卦,筮也”。“筮”的基本字义就是古代用蓍草占卜。再划分,“龟为卜,策为筮”。也就是说,古代人把龟甲烧裂,然后根据上面呈现的裂纹预测未来天气的变化等为“卜”,把蓍草折断成一节一节,然后用50根进行起卦为“策”。策的意思是谋划、筹划,显然,古代“筮”法也是一种预测方法。

古代人为什么发明卜筮呢?这与古代人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古代人主要靠外出捕鱼谋生,古代没有现在先进的天气预报,渔民外出打鱼遇到台风、遇到暴雨怎么办?除了跪在地上祈祷上帝保佑外,他们还要发明一种自己的预测方法为未来进行一些预测。伏羲就是把古代民间的预测方法进行总结,创立了“八卦”。用台湾曾仕强教授的话说,伏羲是上古时代最大的气象台台长。

“卦”字是由“圭”和“卜”两个字组成的复合象形字。“卜”,最早是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和方位,创造的一种计时和定向方法。人们在地上树立一根标杆“|”,日影就是“、”,测量影长的尺是用泥土做的,长五寸,取名叫“圭”。“圭”也取“龟”音。就是用大龟的龟甲烧成纹,然后根据纹理来推断。

《吕氏春秋》曰:“卜,择也”,就是选择的意思。在古代,“卜”与“择”以及“测”三个字是通用的,所以,现代人们又把“占卜”称为预测。因此,圭和卜在古代都是占卜的工具。

“卦”,是由“圭“和“卜”组成的,说明伏羲创造“八卦”最早主要是用来预测,所以,后人把伏羲的八个画象就称为“八卦”。

“算卦”是对得出的卦进行推演,根据卦象为未来寻找依据。

“变卦”是指某一爻变动之后得出的新卦。比如乾卦的下爻变,得出的新卦就是巽卦。

八卦产生之后,由于排列顺序不同,又分为伏羲“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伏羲先天八卦与方位是这样对应的:乾代表南方,坤代表北方,震代表东北,巽代表西南,坎代表西方,离代表东方,艮代表西北,兑代表东南。

与先天八卦图所对应的还有先天八卦数,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先天八卦数在用于预测起卦时非常重要,大家必须牢记。

 

伏羲先天八卦象,经过夏商时期的演变,并且由周文王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用阴阳五行学说对先天八卦进行了系统改造,最终形成了现在常用的后天八卦图。

 

后天八卦图从方位上从新进行了对应,即:乾西北,坤西南,震东方,巽东南,坎正北,离正南,艮东北,兑正西。后天八卦图更直接地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方位的认识。

后天八卦图也非常重要,现在的九宫八卦就是用的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和八门、八方对应,西北乾为开门,北方坎为休门,东北艮为生门,东方震为伤门,东南巽为杜门,男方离为景门,西南坤为死门,西方兑为惊门。在八门中只有两个最好的吉门,就是西北乾所占据的开门,东北艮所占据的艮门。研究《易经》的人为什么说毛泽东非常懂得《易经》,就是他首先占据了开门,接着占据了生门。当然这是后话,今天不多讲了。

后人从预测的实际需要出发,把各种物像都纳入到了八卦之中,最典型的就是《梅花易数》。

 

二、关于周文王创立的《周易》

1、文王之父,即先王西伯侯把西周(岐地)治理的越来越强大。

2、岐地的强大导致了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在羑里“中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监狱”。周文王忍辱负重,历时七年,创造了一部伟大的不朽著作,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六十四卦及其文字解释。

 

3、周文王及其周公的伟大贡献。如果把伏羲创造的太极图及其八卦看做是无字天书的话,那么周文王就是最早找到密码,创立《周易》,揭开无字天书的导师。

《周易》从六十四卦的排列上,开始以乾卦为首卦,以坤卦为第二卦,表明天地初开,阴阳交合,万物初生;又以既济卦和未济卦为结尾卦,表明一事的终末又是另一事的开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周易》以反映天地的乾卦为起点,说明周代人对天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开始研究天体对地球、对人的影响,揭开了宇宙对立统一规律,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宇宙观。周文王的贡献不仅在于创立了“后天八卦,而且发奋著作,对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撰写了精辟的卦辞”。他的儿子,即周公,接着周文王的事业,又经过苦心研究,为每一爻,共三百八十六爻写出了爻辞。64卦象和卦辞、爻辞共同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这就是产生于周朝时期的《经》。“经”就是道,就是理,是天地间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阐明天道、人道的书,才能称作“经”;“经”是最神圣的典籍、最伟大的著作、最权威的著作,也是一切道理的源泉。

 

三、关于孔子解读的《传》

《易传》是大圣人孔子在《周易》产生七百年之后的春秋战国时代,对《周易》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后,对每一卦、每一爻的卦辞和爻辞做出的进一步详细解释,既是对文王卦辞的补充和理解,又包含了孔子的发挥和创造。《易传》共分十大部分,简称“十翼”。有“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十篇。这“十翼”中,有的是孔子自己撰写的,有的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的指导下完成的,有的是在孔子之后,由孔子的弟子们完成的。这里面充满了孔子后半生的心血,充满了孔子的巨大贡献。

《论语》中记载有孔子这么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的意思是说,假如多给我数年的时间,让我从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我便没有大的过错了。孔子是在接近六十岁时,也即到了晚年才开始对《周易》做深入研究的。孔子在周游列国,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了用易学去解释、判断事物的真伪、真谛的方法。也有的人说,孔子前半生周游列国,一直在追求做官,希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宏大志愿(这些从《论语》中就可以看出),但一直不遂心愿。五十知天命,五十多岁开始,孔子带领弟子发奋研究《周易》。《易传》就是在对周文王“易经”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孔子为世人留下的最大贡献。孔子之所以称为圣人,与《易传》的产生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也有的人歪曲了《论语》中孔子这一句话,说“五十以学易”是指《易经》这部书,只有超过五十岁的人才可以读,五十岁以前不易读《易经》,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曲解。

由卦爻、卦形、卦象组成的“易”;由卦名、卦辞、爻辞组成的“经;由“十翼”组成的“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易学著作,这就是《易经》。现代有人把《易经》同时也理解为《周易》,也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现在我们所说的《易经》,就是源自于周朝的《周易》,而不是夏商朝的《连山易》和《归藏易》。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泉州站 q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