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笑之
五月,我给这个月份赋予新的意义:感恩月。
我费尽心思利用网络搜索到大量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图片,并将之归类整理制成宣传展板,陈列于学校大道的显眼橱窗里。
孩子们上学、放学、课间都能轻而易举地看到。
一个多月了,橱窗前来往的孩子每天都是数以千计,有人驻足,有人回望,有人凝视;有时指指点点,有时议论纷纷。
这样的展览或多或少对孩子们来说都该有点感触吧。
校团支部借此机会发了“同一片蓝天下”征文、演讲比赛的通知。也想了解下孩子们看了这样的图片展后是否真的有所收获。
每班5篇的征文,不久便上交到了年级组,翻开孩子们的篇篇文章,丝丝感动温润心田。
“感恩这穿心头骨的字眼,它将成为我做人的动力,学习的动力,我要感谢的人们,我爱你们!”
“他让我明白当别人犯错误后,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应想方设法去弥补,更要懂得宽容。”
“感恩不仅是感谢,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
一段段感恩的文字,倾诉着孩子感恩的心情。
从亲人到朋友,从老师到同学,都成了他们感恩的对象。
他们用感恩之心去重新审视他们的生活,发现家庭、学校处处蕴藏着美好,因为他们了解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在遥远的山区、内地一些贫困的地方那些同龄人现在过着怎样的日子。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篇题为《背起行囊》的学生观后感言:
布告栏前黑压压的一片。
不见了往常上窜下跳、你追我赶的活跃场景,一个个似乎定格。
“发生了什么事?”我挤过去。
“孩子,即使是砸锅卖铁,爷爷也要让你上学。”布满沧桑的脸上雕镂着坚毅与希冀。
我心里一紧,到了年龄就该上学,这可是常理中得到常理呀。
英语课堂上,背着小孩的年轻女教师交给孩子的第一句话:I want to school.
啊,上学,你怎么成了家庭、学校的最艰难的征程?怎么成了家长、老师和孩子们最热烈的梦幻。
难怪:食堂里,每顿几块自烤的山芋,你们能挺过;宿舍里,夜晚几张临时拼凑的硬学桌,你们能挨过。
午后的阳光仍是毒辣,可我的心里却流淌着丝丝冰凉。同情、敬佩在同学们默默无语中传递着。
天蓝蓝的,可我们与衣裳褴褛的你们却是两重天啊!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青年在沙漠里个种了一棵树,一位在种下后浇足了水,然后他就远走高飞了,另一位生怕树不能活,每天都来浇水。(同学们,你们说,结果怎么样?)当然,勤劳的浇死了树,懒惰的救活了树。
原因很简单:要树成活,最重要的是,要让它的根有往处下扎往远处伸展的能力和欲望,任何的施舍和替代都会要了它的命。如此说来,勤劳的是给了他的树仅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的“鱼”,而懒惰的却是给了他的树能长期保持生命活力的“鱼竿”。
是啊,难怪有一种说法叫做“再富不能富孩子”。
当然,我们能怪罪家长给了我们优越和富裕吗?不,我认为这是家长给了我们奋飞的翅膀,而因为我们懒得飞,反而使这双翅膀变成了精神的累赘。
扪心自问,如果让我去山区学校生活一年,不,一个月,哪怕一天,也许我挺不过去,
我清楚我自己。
我的周身弥漫着虚荣。穿着的是父母陪着挑剔了数家服装店才购得的称心的名牌服装,挎着的是爷爷奶奶精心准备的不断更换的精致食品。整天沉浸在“高人一等”的陶醉中。
我的血液里流淌着惰性。课堂上漫不经心,饭桌上挑三拣四,需求上欲壑难填。
山区的弟弟妹妹们,那些生活在屋不遮雨、地不平整的环境中的弟弟妹妹们,那些那不顾一切困苦忘我求学的弟弟妹妹们,我要向你们表示我最真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谢谢你们给了我一次洗刷灵魂的机会,给了我每日矫正行为的意识,给了我持之以恒的不竭动力。
我愿意和你们一道,和我们身边的同学们一道,背起行囊,踏上人生正道,不断深长自己汲水的根须,不断磨砺我们奋进的意志,不断采集知识的贝壳,从而谱写我们人生的篇章。
让我们共同拥有澄碧的蓝天;
让我们共同遨游无际的蓝天吧!
(丁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