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公司快关门时才想起精益生产
作者:何晓刚
观点一:不要等到公司快关门时才想起精益生产
观点二:公司快关门时导入精益生产一定失败
观点三:公司应当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时候导入精益生产
观点四:公司快关门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公司定位、战略规划及资源重组
观点五:公司经营状况陷入困境时,更应该投入,而不是节约
全球经济产业环境仍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大部分产业及行业仍然在低迷中徘徊挣扎,市场萎缩、订单下降、利润蒸发、员工流动、军心涣散…….等等,犹如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一连串的灾难从天而降,中国人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经济危机!
笔者最近就经常接到这样的诊断邀约,说,何老师,我们的企业快不行了,能不能到我们企业帮忙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其实不用去现场,电话里几个问题基本上就清楚了企业的状况,如,企业是否在传统且成熟的行业?管理层的学历、经验结构如何?是否有经营计划及经营预算?每年的培训预算是多少?多少年没有进行设备投资?信息化系统(ERP)运转状况如何?通过这几个问题,其实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15年前,15年前,或许市场给了我们丰厚的利润,如果不能及时进行产业升级、管理转型,那么15年后的今天,这些企业就只能苟延残喘,关门、倒闭只是时间问题。那么,在这产业低迷,行业整合的阶段,企业如何寻求突破,重构企业竞争优势?如果企业抓错了药,错过了最佳时机,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
一个企业快关门的对最大的信号就是现金流短缺,从而导致一些列经营、运营及运作问题,此时导入精益生产,无异于雪上加霜。因为精益生产导入初期需要企业支付较大额外成本,只有运营健康的企业才能够支撑精益体系的构建。
企业的经营环境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可以通过各种管理工具进行改善提升,包括精益生产技术;当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战略调整,而不是精益生产,精益生产只是在企业价值链系统的某些环节做出优化,其根本的目的在于节流,而不是开源。而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外部环境问题,其次才是内部环境问题,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切忌本末倒置,特别是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更应分清问题之轻重缓急,以便对症下药,阶段转型,稳步提升!
那么是否说公司陷入困境就不可以尝试精益生产呢?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新的模式,就是在在重新规划企业战略框架下,优化调整企业内部运营系统及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选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进行精益试点,同时建树公司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内环境,没有这样的“凤凰涅槃”的过程,就不可能真正有中小企业的明天!
2009年,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2010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
2011年,我们的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现在,汉语已经成为很多欧洲主要国家的小学必修语言!
……
明天一定会更好,关键是您的企业明天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