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会议的时间管理」,下列几点可以做为思考的依据:
第一,会议时间下午比上午适当。原因是,上午是黄金时段,需要做比较思考周密的工作。会议本来就是一种低效率的管理行为,所以,千万不要将高效率时段用来做低效率结果的事,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每周一的下午及周五的下午是管理的黑暗期,最不适合开会或做任何决定。最好也不要用来开会,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第二,会议时间以六十至九十分钟最恰当。重要会议不要超过九十分钟;一般会议六十分钟就一定结束。
第三,采用分点而非整点开会。时间有递延效果,例如,早上九点开会开到十二点;十点开也会开到十二点;十一点也会到十二点结束;因此,我们若能在九点四十五分开到十一点;或在下午三点半到四点半,那会前、会后就有更多时间进行准备和沟通。
第四,会议场所主席要背对大门。与会者面对大门,会使迟到的人心生恐惧而减少迟到。迟到的人永远有迟到的习惯,不是为了特定的原因。如果能避免迟到,会议避免常常中断,也可以节省时间。
第五,会议的人数愈少愈好。不要因为这件事只有一点点相关,就找一个人来开会。只要会后把结果告诉这个单位或这个人就很好了。
第六,尽可能采用电话会议或图文电视会议。现时许多的事业体都会有办公室以外的人参加会议,外地及跨国的差旅费异常昂贵,如果说用视讯会议系统,可以减少非常多费用。
第七,主席需经过议事议程训练。许多主席本身就不知道如何主持会议,主席所负责的是确保议事议程顺利进行,以及时间控制得当,而不是要来训话或是做裁判的。否则何必开会,只要主席指示就免得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第八,会议避免例行性。参与会议的人会有个习惯,如果每周三开会,则待议的事都会到周二才会进行协调或准备。会议如果每周一次,可以规定每周二或四下午。「或」这个规定有弹性,就由「例行性」变成「经常性」,在管理上就更符合时间控制的要求。
第九,会议室不可太过舒适。安逸的环境延缓会议的进行;尤其不可的是有电话,茶点,或有扶手靠背的沙发,这样像是来养老的,不像来解决问题的。会议中不可有任何干扰,包括送资料、茶水或接电话都是禁忌。
第十,会后纪录应于72小时内送交与会人员跟催。会议纪录需经与会人员签字,及主席认定内文无误之后再传交与会人员。每件跟催事项都要有窗口及时限。因为,「时限」代表「实现」。
第十一,会议资料及设备需先妥备。常听见有的人走到楼梯口都还在问:今天开什么会?议程中也最好写清楚,主席报告几分钟,每项议题讨论的时间。这在标准的国际会议里都会有,而一般的会议大都很马虎了。
简单的说,会议并不是很好的管理方式,更是时间管理和办公室效率的一大杀手,如果能不开就不开,非开不可就要减少人减少时间。未来,移动办公室大行其道,会议都将在网络上进行实时会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