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商人:从商业文化看中国企业家的出路
姜汝祥
我觉得中国的公司在未来的定位应该放在一件事情上,我把它叫做“回归商人”。
中国的企业家那么努力,最后还是在最基本的商人层面上出了问题,因为中国的文化本身不是商业文化。其实,做商人要有商业文化,比如守规矩、讲诚信、先付出后收获,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但是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没有明显的体现,因为中国的农业文化更强调讲人文道德,讲人际关系。
胡雪岩、曾国藩背后的非商业文化
中国相当一批明星企业家热衷于学习胡雪岩、曾国藩,在业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为什么他们会热衷于学习这些“权谋高手”,我觉得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在骨子里或多或少仍然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学习这些“权谋高手”高手就能帮助他们“有效”的解决问题。但可能令他们想不到的是,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却只是一种短期高效,长期就会无效甚至有害。
第一,胡雪岩、曾国藩“经典”做法背后的“人治文化”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或者说,传统文化基本是一个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上的“人治”文化。
“人治文化”最明显的一个做法就是用能人,而用能人就特别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我们都知道现代企业管理讲究的是用人要疑,讲究的是“制度第一,能人第二”。曾经有位老总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他对下面的一个人非常看重,在各种事情的处理上,他们都配合得特别好。但是那个下属总是说他不信任自己。为什么呢?最后这个下属说了:“你看看我跟了你差不多十年了,你从来没让我去过你家,从来没让我为你家做过什么。”
就是说只有我去了你们家,我为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你才是真正的不怀疑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学习胡雪岩、曾国藩“权谋”的企业家那里,他们恰恰就是如何通过这种私人关系的建立,来构筑以他为中心的能人依附体系。
这种依附体系本质上是对个人忠诚而不是对事或公司忠诚,大家可以想像得出,建立在这种忠诚关系上的企业做得愈大,是不是就愈危险?
第二,胡雪岩、曾国藩“经典”做法背后的“清谈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本质上是一种农业文化,这种文化对什么东西的描述提倡的是含糊的“悟道”而不是清楚的量化。比如“一生二,二生三”,到三就要“生万象”,数到九的时候就“九九归一”。我们对于数的概念就是:要么到三,要么到九,后面就没了,三和九都可以代表无穷多。
所以,我们发现那些学习胡雪岩、曾国藩的企业家,也非常提倡悟道,提倡所谓的大道无术。他自己说什么不喜欢一是一,二是二地说清楚,而是希望下属去悟,这样的好处是,第一可以使下属永远在捉摸他在想什么,每个下属都从只言片语中以为自己深得真传,从而使他永远可以坐在中间来平衡下属的权力斗争。第二,他永远都是正确的,你做对了,那是你对他的精神“悟”对了;做错了,那是你对他的精神“悟”错了。
在这种体系下的员工最终只会像传统中医那样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一事无成,是一个很平庸的江湖医生,要么就大彻大悟成为一代名医,中间没有过渡阶段。这种体系与类似西医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是相反的,西医是可以学习的,从一般的医生到最高水平的医生,有很多级,每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实现更最高级。
为什么几乎每一个大的民营企业,都培养出了无数的“小老板”?原因就在于那些真正“悟”出了道的下属,就会自立门户,然后他们大了,又培养出无数的能人出来成立小公司与自己竞争,周而复始。而我们发现真正在跨国公司做到高层的人,如果离开也会是到另外的大公司做高层,很少自己出来做公司,道理与国内“悟道”的高层相反,他们除了大公司那种正规化的打法之外,小公司“全能型”的打法大都不会。
第三,胡雪岩、曾国藩“经典”做法背后的“面子文化”
中国人讲究以“情理服人”,情在前,理在后。一件事情发生后先从感情的角度去理解,先要讲面子,然后再来讲道理。这种观念与现代企业观念是相冲突的。现代企业的观念是:理在前,情在后。我们先把这个事情的道理讲清楚,至于感情我们放到第二步去谈。
这种面子文化最大的恶果就是熟人文化导致的“制度变形”。什么叫“制度变形”呢?举个例子,我们往往在处理一个问题的时候是两套做法:碰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讲规则,讲利益。等到大家熟了,就讲哥们义气。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以胡雪岩、曾国藩为榜样的企业家,常用的手法就是两套逻辑:对手下的能人或亲信是一套,以此换取他们的忠诚,而对员工是另一套,大讲制度或规则。结果大量的制度因为人不同而不同,久而久之,下属也会发现与其遵守制度,不如投靠某某,在企业形成或明或暗的帮派体系。
执行启蒙: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使命
执行启蒙是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使命。从依赖人格的“小农商人”,走向独立人格的职业商人。所以,这里所讲的执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那种执行。我讲的执行针对的是中国企业普通存在的两大“突破困境”:
第一,中国企业家能力太强,导致员工能力不足。
就像父母能力太强了,子女就产生依赖思想。伟大的旗帜下往往是平庸的雇员。
第二,中国员工太聪明,导致执行力不够。
世界上执行里最好的公司,比如德国和日本公司,员工有什么特点呢?做事都很认真。而中国员工的特点是聪明,聪明人的做法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聪明人总在想每一件事都有捷径,所以,企业家就要被迫与员工斗心眼,可企业家在明处,员工在暗处,结果就是企业内耗,执行力不足。
一句话,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可企业家和企业员工为什么又这样?答案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农业文化。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是当工业社会甚至信息社会来临的时候,中国的传统农业文化绝对不会成为未来商业社会的主流。为什么?
因为农业文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民没有原则”。我们想想,除了产权问题之外,农业要受到天气的影响,农民就被天气摆布,看天吃饭,听天由命,被天气摆布的人怎么会有原则?
没有原则,所以就认为“有用就是好的,没有就是不好的”。这就是中国文化中权谋文化、实用主义文化的起源。
大家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只要生为中国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权谋家,因为这是农业文化的本质。有办法吗?没有!因为我们生在其中。但是,就像万科王石所讲的那样,“你以为我不懂权谋?你以为我不会玩这套游戏?不是不会,是不愿!”
没有认识到这个事实,是一回事,这叫蒙昧;认识到了却不自救,就是罪恶。基督教中上帝眼里最大的罪恶,就是感受到了良知的存在却不自救。
在经营企业的道路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演变,从依赖人格的“小农商人”,走向拥有独立人格的职业商人,我们在慢慢地国际化。国际化不仅仅是经济含义,国际化还包含着文化的含义,以成败论英雄是很愚昧的。但愚昧归愚昧,因为我们被欺压、没当老大已经很多年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留给我们这个民族太多屈辱,外国列强每一次入侵,都在我们这个民族的内心深处,种下屈辱的种子。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些东西是可以遗传的——屈辱、仇恨都是可以通过文化遗传。所以,这些东西如果不随时间慢慢消融的话,我们这个民族就会被屈辱、仇恨蒙住双眼。
这就是为什么我给“执行”赋予“启蒙意义”的原因。因为我们所做的,是执行背后的东西——在中国建立起拥有独立人格的商业文化!这是我们中国的希望,也是整个社会的福音,也是人类的福音。
我们必须正视一点,在中国慢慢强大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慢慢地把心态放平。我们不能再让内心的仇恨滋长起来了!想想吧,中国第一代暴发户对钱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不就是对内心屈辱的反动吗?他们被社会的困境压抑了几十年,突然有了钱会怎么办?报复社会!
怎么报复?吃饭要吃最贵的饭!开车要开最贵的车!反正就是“砸钱”—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对钱的概念正在发生改变,我们的心态在慢慢平和下来。因为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成功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获得的,对钱哪有什么仇恨?钱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工具啊?这是中国社会经历了20年伟大变革的结果。
但是我们这个民族真的杜绝了仇恨的种子了吗?对财富的观念真的很理性了吗?没有,只不过这一代富豪的屈辱比第一代富豪埋得更深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做到目前这个阶段,仍然会出问题的原因。因为中国企业的兴盛,不可能只依靠科学与技术获得。只有获得文化层面的强大动力,才能真正获得困境中的“突破”!
这个强大的文化动力是什么?这个动力首先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的正视。表面上我们在做商人,其实我们是农民式的商人,骨子里并没有现代商人的东西,比如独立人格,比如规则高于一切。但是我们相信,既然历史可以给我们沉重的包袱,我们就一定可以通过历史来把这个包袱卸掉。
道理非常简单,既然坏的环境给了我们坏的习惯,我们一定可以在好的环境里培养出好的习惯。
我们所说的执行,本质上就是在做这件事。为什么我说未来中国企业家的使命是执行启蒙?本质上,我是在强调,我们的出路在于从传统的农业文化向现代的商业文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