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正在塑造新文化
张靖笙
刚刚过去的5月6日至8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此次峰会以“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为主题,多部门将在峰会期间发布信息化政策和报告。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数字中国做出战略部署,目的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信息化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撑。信息化从笔者入行的1995年的涓涓细流终于汇成大江大河的洪流,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的主流,洗刷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在这个时间点重新阅读并理解麻省理工学院(MIT)尼古拉.尼戈洛庞帝(Negroponte)教授所著述的《数字化生存》一书对生存的新定义------“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工业时代可以说是原子时代,它给我们带来的是机器化大工厂大规模生产的观念,以及获得广泛认同的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以统一标准化方式重复生产的经济形态,而在信息时代,由于数字资源的经济价值日益显现,在相同经济规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比传统工业时代基于原子的时间、空间与经济的相关性减弱了,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制造比特(信息)而且把成果传送出去,特别是近十年的后信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消除了地理和物理的限制,势不可挡地包裹了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生活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发展的主要形态,可以说,今天所有和人类生存发展有关的议题都离不开数字化的参与,因为一网打尽全世界,我们全人类都已经置身其中,通过网络中流动的比特与万物相连、与万事互动、与他人共存,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在比特的作用下,从理念转化成大家都能看得到感触得到的影像,并且成就了全人类新文化的牢固信念。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数字中国的战略举措,我们可以看到不但是我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经济转向高质量增长的必然要求,更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影响深远的世界性事件,在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数字化世界,数字中国的实践成果必然超越国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诚如道德经所言及的:“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被互联网流动的比特联结为一个实体之后,数字中国也是世界的,无论是个人、家庭、地区、国家乃至全天下,推动人类文明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背后的大道的相通的,人类所有数字化应用都带来的新现象,都需要用 “第一性原理”来重新思考变化背后的本质。
所谓的“第一性原理”,与微小谨慎的进步不同,更讲求回到事物的最基本点,从最基本的命题出发,才有颠覆性创新的可能。就像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SpaceX火箭和乔布斯的iPhone,之所以能在各自领域具有划时代的革命创新,关键在于他们并非是对于之前产品的小修小补,而是重新改写了人们对于行业和产品的定义。数字化变革就是一次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在所有层面、所有领域都重新定义的机会,数字化革命可以看成是一场新文化的革命,今天如果我们做数字化没有这个意识,没有这个觉悟,无疑是难以触及本质,应该也不可能做出达到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成果。
虽然在这场数字化大变革中,来自各方的参与者有着不同的视角,但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所有的生产者(包括政府机构)在经历了过去十多年的尝试和探索之后,正在逐渐摆脱疲于奔命式地“跟随”模式,真正回到了原点,也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来重新思考生产和服务的模式。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中国的发展模式正式由于秉承了这个宗旨,在我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也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模式完全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虽然在术器层面,我国的数字科技发展水平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还有很明显的差距,可正是继承传统中国文化在道法层面的高度,数字中国正在塑造一种新文化的同时,也给我们在这个变化激荡的大时代,保持一份非常难得的淡定、从容、自信的战略定力,让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激励下稳步前进,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世界,而人类在广泛使用科技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随着世界的变化重新塑造自己,正是由于人类通过历史创造社会,塑造自己,永恒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关系人类的创造,社会的各项原则都可以在人类自身心灵变化中发现,因此,我们也需要在这场数字新文化运动中,重新定义我们自己。
(本稿完成于2019年5月10日,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