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约好第二天中午一起去看一个朋友生病住院的母亲,甲告诉乙,自己要听课,希望对方上午课程结束时来接,并一再表达希望中午一起吃饭。课程间隙,给乙发了条信息,告诉她吃饭地点和吃饭时间,乙回短信说在家吃完饭再过来。甲与其他一起听课的同事们边吃饭边等乙的到来,等啊等,一直到13:40都没等到电话,因为14:00课程要开始,甲忍不住打电话,问为什么还没来。乙接了电话,好惊诧地问:“我一直在等你的电话然后过来接你,怎么才打电话来?”当听到甲说下午两点还要上课时,更惊讶地说:“天啦,我一直以为你只上一上午课,下完课吃完饭后一起去看人。”此时,甲唯有苦笑了,课程精彩,虽然心中十分不舍,但朋友的母亲病重,又不忍心不去,最后只能牺牲两个小时的课程时间,去看望病人。
我们说,沟通的概念是为了一个既定的目标,个体或群体之间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沟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发送者的问题,还有接收者的问题,传输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更要遵循闭环原则,进行适当的反馈。
在以上的事例中,因为两方面比较明显的缺陷而导致沟通效果不佳。一是信息发送者表述不清。甲下午还要上课,想当然地以为对方知道,中间只有两个小时空闲时间,又没明确告知对方,暗示对方要一起吃饭,也只是暗示而已。二是信息接送者理解错误。乙以为对方下午会休息,也没去想被邀一起吃饭的深意。两方在与人沟通时都犯了想当然的毛病,只按照自己的思维主观臆断。两个人之间存在几种这样的情况,一是你知道我不知道的信息,二是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三是双方都知道的信息,四是双方都不知道的信息。第一、二种情况均存在沟通盲区,第三种情况是共识,沟通的目的在于将盲区变成共识,第四种情况不属于沟通研究的范畴。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地知道,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同我的心思是一样的,或者你就应该理解我,此时如果不表达清楚,就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平时去重视并加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