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日常生活中要戒烟酒,不饮浓茶,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劳或过逸,根据自己机体的状况选用合适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1)四季养心
心脏是一个阳气旺盛的人体器官,心脏养生一要充分借助天时,做好四季养生。对于人体新陈代谢来说,严寒、酷暑、春温、秋凉,没有好坏之分。
日月运转、天地变化、四时更替,大道至简,日月、天地、四季既孕育生命又毁灭生命。所谓四季养生就是趋利避害,尽量既健康又舒服地多活些日子,让人体感觉舒适最重要。
同样是热,春季的热带风,是风热;而夏季的热则带湿,是暑湿。秋季的热带燥,是燥热。
暑气和心脏相通应。夏季江河汹涌畅通,与之相应,暑能够帮助心脏,鼓动血脉,促进循环,消散瘀血,所以很多疼痛性疾病到了夏季就缓解。但是,暑湿也耗心气,困脾胃,很消耗体力,所以夏季尤其是三伏天也叫苦夏。
夏季,头上是烈日曝晒,脚下是地热、地湿蒸腾,夏季的热是无处可躲的。“壮火”烈日,汗出过多,就会大汗淋漓、心慌胸闷、面色苍白、全身无力而虚脱,这是心气大伤的表现。汗为心之液,正常汗出能够维持体温,帮助散热,利于降火;但是汗出过度,就会耗伤心气。
四季养生,一要借助“苦夏”消耗富余能量,清理人体内环境,打扫卫生;二要减少酷暑湿热对心气、体力的过度消耗;三要尽量减少食欲不振、腹胀恶心、身体困重等暑湿伤脾的困扰。
(2)饮食
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夏季饮食只要清淡利口,多喝汤水,避免贪凉饮冷就行了。
如果盛夏汗出较多,尿黄赤,心烦失眠,舌尖红赤,应注意去暑热,利小便,清心火。可以吃苦瓜、黄瓜、冬瓜、西瓜、丝瓜、节瓜、绿豆芽等,以凉拌、做汤、煲汤较好。如苦瓜切片,开水里焯一下,撒上糖醋或者蒜汁。
胃寒的人可以在凉拌菜中多放点姜丝、蒜汁,这样就既照顾脾胃又能清暑热。丝瓜做汤,再撒蛋花、淋麻油、放点盐,既简单美味又利口清暑。或者做冬瓜绿豆海带汤,也很简便。还可以用灯心草、白茅根、莲子心、麦冬、绿茶、茉莉花茶等泡水喝。绿豆糖水、酸梅汤、鲜榨莲藕汁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汗出过多,发软无力、心悸胸闷,需要益气养阴,可以用鸭肉煲冬瓜、瘦肉炖冬瓜、西洋参炖麦冬瘦肉等。凡是夏季汗出较多,饮食可以适当多放些盐。
如果雨水多、暑湿重,食欲不振、腹胀、身体沉重,应该注意祛湿,以荷叶、扁豆、赤小豆、薏米、莲藕等煲汤喝较好。
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对人生充满悲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善于调整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心态,是心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但是情绪过激,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时,便成了致病因素,从而危害健康。《黄帝内经》认为,:“喜伤心,恐胜喜。”情绪是人体正常的心理活动表现,只有节制情绪,才能避免伤身。
《黄帝内经》中说喜则气和顺而志意畅达,荣卫之气通畅,所以说是气缓。“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适度的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但暴喜过度,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时,喜就成了一种致病因素,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严重者会因过喜而丧命。
喜乐过度,神气就会消耗涣散而不得藏蓄。突然而至的大喜事,或是为某件事长时间喜乐不停,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时,喜就成了一种致病因素。
人体本来是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凡事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自己作出调节。比如说遇到高兴事,笑一会儿就不想笑了,因为再笑下去,心所损失多了就要影响心脏功能。但是过喜破坏了自身的保护机制,使心气总是处于过度的消耗中,难以得到休养生息,就会生出疾病。
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过喜”的危害,以安定平静的心情对待所取得的成绩、财物、荣誉等,顺其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分激动,不但要防“气死人”,还要防“乐死人”,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
尤其是酷暑盛夏,火气旺盛,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在任何情况下,人的情绪皆不可过度激动。
年纪大的人在精神、心理等方面,都应静心、安神,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切不可烦躁激动。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定注意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以免对健康不利。
在夏季来临之前,应把屋子打扫得干净、清爽、空旷;没用的东西该扔就扔、该卖就卖,尽量少放杂物;把空调里里外外清理干净。这样人就容易安静,吹空调的时候既节省能源也干净卫生。
夏季可以适当晚睡,但要早起,晚上睡不足八小时,没有关系,不要当成病,有午休补充体力就行了。
有的人一到夏季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晚上睡不着,早晨又早醒,就很紧张,要吃安眠药,非得睡够八小时才安心,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而有的人由于吹着空调,夏季反而很能睡,逮着机会就睡懒觉,如果白天在户外有较大的体力活动,消耗大,这当然很有助于恢复体力,是好事。但问题是,多数人白天不活动、不见阳光、不汗出,又多睡,那还怎么阳气盛长、生机旺盛、代谢旺盛、“使气得泄”呢?
夏季,要走出户外,迎接阳光,热爱浓郁蕃茂的万物生机,每天最少一次满面通红、一身大汗。每天窝在空调房间,实在要不得,这样只会使你头昏脑涨、萎靡不振、腰酸背痛、关节僵硬、二便不畅。
凡需要苦思冥想、需要深入思考做出重大决策的工作,要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如果总是在空调室中工作、开会,虽然不出汗,但室内热内湿散不出去,会使人头昏脑涨、思路不清。
(1)快步走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步行是最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有氧运动。步行走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调节血脂,调控血糖。
走路频率:每天步行走路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5次左右。如果工作忙,抽不出整块时间,可以上午、下午、晚上各10分钟。快步走也可双手使用手杖,使运动更协调平稳。
(2)游泳
游泳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全身性运动方式,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有神奇的锻炼作用。
67岁的美国家庭医生卡尔·丹尼森博士每周游5次。他说:“一下水,所有压力烟消云散。游泳让我身体更灵活,疼痛消失,心脏更年轻。”
(3)跳舞
跳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摄氧量,有益心脏健康。
专家建议,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找个舞伴一起参加相应强度的舞蹈班。如果附近没有舞蹈班,那么可以在家中伴着最喜欢的音乐,跳30—45分钟。
(4)骑自行车
研究发现,骑单车能够将心血管功能增强3%—7%。心率的变化也依据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
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否安静,与心脏养生最为密切。噪声对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如果突然听到强烈的声音,心跳就会加快,跳的力量也会加强。
如果长期遭受噪声刺激,不但会造成听觉系统的损伤,还会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研究发现,长期生活或工作在噪声的环境中,其心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还会出现情绪激动、急躁的情况,所以生活和工作环境应选择在安静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噪声较大(超过60分贝),应积极地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降低噪声的强度。如生活环境周围的噪声较大,应请有关部门解决噪声源的问题,降低噪声的强度;或安装双层玻璃窗以减少噪声。
居室内的音响、电视等容易产生噪声,使用时要放低音量,以免影响自己和他人。平时也可以多到空旷安静的地方去活动或锻炼,避免噪声的干扰。
(1)保护心脏的穴位
心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之一,随着气温变冷,心脏病进入了高发期。要保持心脏健康,预防各种心血管病的发生,注意经常揉揉三大穴位,对保持心脏健康大有裨益。
保护心脏穴位一:内关穴
端坐位,将右手按于左手臂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内关穴30次。
保护心脏穴位二:郄门穴
将右手按于左手臂郄门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5寸,两筋间),用力按揉30次,然后用左手按揉右郄门穴30次。
保护心脏穴位三:心前区
将左手放于左胸心前区,右手压于左手之上,顺时针旋转按摩30次,再逆时针旋转按摩30次。有疏通气血,调养心脏,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2)按压穴位,给心脏排毒
心脏的排毒要穴有少府穴和劳宫穴。
少府穴的取穴方法是:握拳时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劳宫穴的取穴方法是:握拳屈指时,位于中指和无名指指尖处。
劳宫穴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配合脚底的涌泉穴可以治疗失眠、神经衰弱。
中医认为失眠多是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造成的。如果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先擦热双手,右掌摩擦左涌泉,左掌摩擦右涌泉各36次,可以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心肾相交,促进睡眠。
(3)快乐发源地——膻中穴
中医认为,心包主“喜乐出焉”,膻中穴就是我们快乐的发源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被气着了,会不自觉地拍打自己的胸膛,这实际上是人们出于本能在拍打膻中穴。
每天晚上看电视或者入睡前按一下膻中穴可以让我们快乐无忧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