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努力,简单说,就是四个字——没有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源动力。我们大家最耳熟能详的目标的故事,就是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也有许多能人志士为自己树立了宏伟的目标,那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然后顺便赚点钱。一个孩子正处于青春少年,每天慵慵懒懒,毫无生气,没有一点奋发向上的劲头,在他身上也看不到朝气蓬勃的样子,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目标。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目标、有动力的人呢?
第一、父母必须为自己设立目标,成为有目标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本身有没有目标和追求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如果父母每天浑浑噩噩,无所追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怎么去要求孩子有远大的目标,并且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呢?所以,父母要先反思自己,每天是否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唯有父母设定了目标并不断拼搏,才有题材来教育孩子,来影响孩子。但如果这个基础没有了,那就失去了根基,教育起来就显得苍白无力。
第二、父母要把孩子当做伟大的人物来对待。当父母想象孩子是一个有作为的成功者,在家庭乃至家族中都值得骄傲的人,那么从这一天开始,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和看孩子的眼神都会发生变化,父母就会发自内心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父母的心胸和孩子的心胸都会被放大无限倍,就不会因为许多琐碎的事情而纠缠不清。当格局被放大后,孩子就会逐渐开始用高标准来衡量自己,来要求自己,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就会充满他的心田,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更加优秀起来,再也不会浪费时间,再也不会无所事事。
第三、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科学的目标。
1、目标一定具体化。目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包含着相当具体的内容。制定目标时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描述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比如,对于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制定的目标就是期末数学考到90分,每天重做一道错题;对于没有朋友的孩子,制定的目标就是一个月交到一个朋友,每天和两位同学做交流;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制定的目标就是两个星期读完一本书,每天阅读十页书。
2、目标要有挑战性。设定的目标要有挑战性,否则实现了,也是索然无味。当然,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评估孩子的基础和能力以及外在的条件。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冲刺目标的过程中,要不断创设条件让孩子迈进,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目标的实现仿佛就在眼前。比如,孩子高考的目标定在北京大学,父母可以找来北大的学生与孩子谈心,可以带孩子到北大校园体验学习与生活。
3、目标要有时限性。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孩子今天的目标就一定今天完成,学期的目标就一定在学期结束时完成。不能今天没完成,那就明天吧,明天还没完成拖到后天。目标的期限毫不松动时,孩子就会把力量发挥出来,会为实现目标而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