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当今,聚焦国内众多创业公司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立地而起,似有一片繁荣景象。然在不经意间,我们也发现很多就像一阵风,不超过三年便夭折,最多熬不出五年便出现危机,能活到十年的也算鹤立鸡群,基本上可以算为活下来。
这种现象也算是常见,大多数都习以为常,算不上什么话题值得一论。然站在研究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职业角度上观察、思考、剖析时,还是有很多教训或经验值得我们去思考,特别是准备创业或者在路上的创业者们去关注:如何避免前人重犯的错误,穿新鞋走老路,找到一些可以弥补走弯路的方式方法。
为何创业十有九败?为何活不过三年便名存实亡?为何不出五年,便危机四伏?为何活到十年,企业又出现新的危机,开始走下坡路?为何当初一群人信誓旦旦,英雄豪迈,最终落荒而逃?为何当初众志诚,最终如鸟兽散,甚至反目成仇? 多问些为什么,才能启发大众心智。用科学的方法,理性的思考,研究的精神,才能找到其中不同失败表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或者共性。
二、暂不论其是什么样的创业群体、或者创业行业,据经历体验、接触和观察了解近百家创业公司的失败,以及众失败者的沟通过程信息,总结如下:
(1)“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虚荣
古语云: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自有其中道理,在当今社会的诱惑太多,很多人看到一些身边的创业者在外表面风光无限,香车宝马。被人叫“老板长、老板短”,这种社会地位令人羡慕,于是按捺不住那种身份尊贵的诱惑,不甘为人下的心理作梗。这种“宁为鸡头,不作凤尾”虚荣心,经不起社会地位尊贵的诱惑力,草草创业最后被面子给撑死,落得负债累累,正如古代里一个穷汉子每天在刚死人的坟堆里吃祭品,油光满面回家骗妻子说在好朋友家风光无限。
(2)错误的市场,选择错误的行业或产品
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消费理念,习惯与风俗不同.... ..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销路截然不同。结果有创业公司在一个市场,熬了五年,明明这个地方没有水,还在没日没夜在挖井。有的人还在苦苦等待,自我安慰叫作“坚持”、“执着”精神。不切实际照搬照抄,不调研市场的盲目跟风最终开不下去实属正常。
(3)不良的动机、产生自酿的恶果
在经济社会里,利益充斥整个社会气氛,为赚钱可以不择手段。想创业赚钱体现个人价值,在当今社会无可厚非,然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拉拢合伙,如采用众酬模式、或者将身边的人亲戚好友闲钱拿出来许诺高回报率,成立皮包公司等等,当然创业动机不纯的最终后果可想而知。
(4)合伙人最终成仇人
创业失败十之七八,合伙人矛盾最终是导火索。创业前期,为了能把公司撑起来,为了融得资金或者资源上互补。合伙人选择上没有充分接触、了解。成立后,由于创业的动机、价值理念、性格不同,对行业发展、公司定位发展方向没有充分的沟通或者达成共识,相处一段时间后很多小细节问题慢慢体现,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化解,最终也是不欢而散。甚至在分手费上谈不拢反目成仇,也有酿成悲剧。
(5)模糊的机制,埋下分手的祸根
中华文化有着优良的传统“可以共患难”,但也有着不良的习俗“难以共享福”。创业初期大家是好兄弟,什么机制都没有,亲兄弟做不到明算账。原因是:第一碍着情面,都不好提;其次,都是熟人,互相信任不会计较太多。但到后来账务有盈余时,矛盾开始显现。最终心思不在事业上,而在如何分钱上。根源是创业时没有丑话说在前面,没有把公开合理的机制订好,造成大家互相猜疑,也为后续种下分手的种子。
(6)错误的领头人,产生最后离析
“火车跑得快不快,还看车头带”,这是民间俗语,这也验证创业型公司领导头人自身的综合素质决定,公司能够走多久的问题。也就是对领导人的要求较高,不是谁都可以做“鸡头”,一个想创业领军人须具备:
第一,硬实力
1、自身的社会资源实力(人脉资源、社会资源,实当的经济基础资源)
2、具有自己核心的技术或产品(有形和无形)
第二,软实力
1、个人在圈子里的口碑,也就是为人处事能不能具备良好的口碑。
2、个人的胸怀与格局大小,决定着能否拥有团队的信赖,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3、最核心的“信义”二字是根本。在当今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社会里,靠坑蒙拐骗或者忽悠的手段已是历史,信义已成为公民在社会圈子里能否立足的关键。更何况是创业领导者,不具备“信义”难以聚众起事,更何况做多久。
(7)合伙太多,变成团伙
创业初期,主要是资金与技术、或者资源问题,于是拉入很多合伙人,这也是前期必要的方式。但我们会看到好像大家都是小老板,名片上都挂个XXX总的,似乎合伙也就是小老板,都可以当决策人。然中国人有句俗语,一个人是条龙,十个人是条虫。谁也不服谁,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领军型人物,这个公司基本上是群草寇占山为王而已,倒闭是迟早的事。
(8)缺乏共同的价值观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决定团队能否走到一起,走多久的根本。“道”者,对创业公司来说:就是共同认可创业的动机与目的,认可定位与发展方向向,认可维系长久的合理机制。
三、当今社会创业,有别于改革开放初期老一代的创业者,因为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不同、科技发达层次、信息畅通速度、社会透明化程不同。当初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创业环境和创业机会。如今便地是黄金的机会已不存。经过几十年发展,创业机会更多,但要求更高。国家号召“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更激发了人性内在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动力,但个人认为需更多是理性创业,在具有共同价值观下,有适合的创业领军者依靠科学合理的机制,才能带着一个核心团队走得更稳健与长远!否则,最终也是一阵风而过,且也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