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儒将田永清
范旭
我有一个自豪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师田永清将军。田将军是让人一接触就能留下很深印象的人。很多人称他为军中儒将,这可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这样说的。田永清将军退休之后,迟浩田赠他一个条幅:“爱军习武儒将风,脱下戎装书鹏程。”还赠给他“大器晚成”四个大字。就这样,田永清是儒将的说法就传了开来。
一、“三无”将军功底深
田将军有着儒雅的风度和非凡的气质。可当人们谈到他这种气质的时候,他总是谦虚而风趣地说:不行啊,我这个将军是一个“三无”将军:一无扛过枪,二无打过仗,三无立过功。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说这话的时候他总是乐呵呵的。
田将军生于1940年,1960年在石家庄读高中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张家口外语学院,后来,凭着其卓越的才华和无极人特有的实干精神,在部队一步一个脚印从学员一直升到将军,退休前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政委。
田将军身居领导岗位,长期在总部机关和军事院校工作,主要做的是政治思想工作,和军队大学生打交道较多,所以十分关心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他用心灵和同学们沟通,与许多青年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他的上万名学生都走上了工作岗位,都成了才,他为此倍感欣慰。
田将军最引人的风采是他的演讲能力。当代许多人都不注意演讲能力的培养,殊不知这种能力是一种经天纬地的大能,是和众人沟通并感染大众、号召大众团结奋进的一种特殊才能,是能够把真善美,把人类智慧充分发挥出来的最有魅力的一种才能。田将军是具备这种能力的。我听他的学生说过,也曾亲自聆听过他的演讲,真是名不虚传。洋洋数千言的讲话,他从不拿稿子,竟能讲得出神入化,丝丝入扣,条理分明,整个演讲就像一部昂扬向上的交响乐,又像一部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的剧本,有起因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听后余音绕梁,印象深刻。尤其那充实的演讲内容,时刻都在给你以鼓舞,给你茅塞顿开之感,涉及严肃的政事而不乏风趣,涉及深刻的哲理却总显幽默,其鲜明的主旋律,引人的小故事更使人感到内容的丰富多彩。他的广征博引,谈古论今,使我们看到了大海,看到了高山,也看到了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们所具有的高超的政治水平以及深邃的思想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水平。
田将军为大学生作过多少次演讲,大概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但是,他的影响却是有目共睹。1998年10月,田将军特意把他的演讲稿整理出来,写成了《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一书,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引起重大反响,后来再版几次。我有幸得到一本赠书,如饥似渴地看了两遍,我认为这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当代青少年向上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特别受到了老将军孙毅、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著名演说家李燕杰、曲啸同志的肯定和支持,他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认为在当今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出版此书是正逢其时。除此而外,他还写了《将军与士兵十日谈》。
二、 朋友喜爱交文人
田将军虽身为将军,但却有着许多文人朋友。他十分爱好书法,尤喜“闻鸡起舞”四字,所以多年以来就潜心搜集“闻鸡起舞”书法作品,经过数十年积累,竟达到数百幅。这些作品都是他以一颗虔诚之心满腔热情地向人求来的,作品的作者大多数是党政要人、高级将领和各界知名人士,占比重最大的当然是文化人了。如:舒同、启功等是一流书法家,关山月、华君武等是一流的画家;贺敬之、姚雪垠、二月河等是著名作家;还有张中行、季羡林、张岱年、冯其庸等著名学者。他还把这些作品献给家乡,建起了“闻鸡起舞”碑苑。
除了工作上的交往,田永清将军的社交方式多是以文会友。在他的《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一书中,他曾提到“我在北京居住四十余年,喜欢交往无权无势但有德有才的老人。一个老人就是一部历史,一座丰碑。”这些老人,像孙毅老将军,可以说和他是忘年交。除了鼓励和支持他出版《将军和大学生十日谈》外,还常常嘱咐他要多读书,多走路,既要健身又要健脑,“健康长寿,始于足下”,“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能抗百病”。现在,孙老将军已经去世了,但田将军却始终不忘老将军的嘱托,除了每天坚持读书、写作外,就是坚持走路锻炼。“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田将军还与老作家姚雪垠有着密切的交往。姚老也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们之间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姚老原来有个庞大的创作计划,即在写完《李自成》后,还要接着写洪秀全,书名定为《天京悲剧》;写完后,还要写辛亥革命。报上曾报道姚老身体很好,准备一直写到90岁。田将军看到报道后,去姚老家里,把文章的内容告诉姚老,没想到姚老竟风趣地说:太小看我了,怎么只能写到90岁呢?对我来说,现在还是划逗号的时候,离画句号还远着呢!由此可见二人关系不同一般。据田将军介绍:“姚老在临近90岁的前几年精力还很旺盛,多年来,他每天都是早晨两点半起床,喝一杯浓茶之后即开始写作,一直写到早晨6点钟才开始活动身体,每当别人开始起床时,他已工作了三四个小时。外界过去传说姚老的《李自成》是由他口述别人整理的,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我多次去他的创作室看过,他亲笔写在纸上的大都是蝇头小楷,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姚老的勤奋精神和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姚老于1999年去世一周年后,《人民日报》就发表了田将军写的悼念文章《姚雪垠的座右铭》。田将军也正是从姚老的身上汲取了力量,常年不辞辛苦,坚持学习、讲学、考察、运动。
张中行先生堪称是中国当代“四大国学大师”之一,也是对田将军影响较深的一位老朋友。田将军十分推崇他的学问和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严谨治学的精神。从下边的一个小故事里可以看出田将军对张老的交情之深。张老96岁生日的那天上午,他赶到张老家里,向他表示祝贺。张老的三女婿林教授唤醒他:“爸,田政委看你来了!”张老慢慢睁开眼睛认出田将军,拱手作揖道:“将军驾到,欢迎欢迎!”张老起来之后,田将军在谈话时向张老请教说:“张老,你一生坎坷,竟活到如此高龄,请问有什么养生秘诀?”张老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我没有什么养生秘诀。要说有的话,就是我这一辈子一不想做官,二不想发财,只是一门心思读书做学问。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田将军还问了别的问题,但问道张老对后生晚辈有什么希望和嘱咐时,张老说了八个字:“多读好书,多做好事。”后来田将军还在《光明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为张中行先生96诞辰祝寿的文章。
本文载于《老人世界》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