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婉园,詹婉园讲师,詹婉园联系方式,詹婉园培训师-【讲师网】
职场健康养生理疗专家
47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詹婉园:老子、庄子、禅宗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2016-01-20 26624


詹婉园国学智慧 詹婉园禅修指导 詹婉园国学智慧 詹婉园弟子规与职业素养 詹婉园道德经智慧

老庄哲学和禅宗解决的都是人生问题。老子的观点我认为可以这样说,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一个人要活得好,要能够成功,要怎么样呢?要软一点、要柔一点、要弱一点,要把自己放得低一点,越放得低,生命力越长久,就越能够成功。

庄子的观点是“真实而自由地活着”。你感到自由你就是自由的,你觉得幸福你就是幸福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去作标准。

老子、庄子、禅刚好是一个辩证法的发展关系。没有执迷的心思,人就自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出现以后,一直为中国知识界所喜爱的原因。

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题目,因为我们现在每个人都面临着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生的问题。而在我看来,老庄哲学和禅宗解决的都是人生问题。

禅宗虽然是佛教的一个宗派,但是这个宗派很特别,这个宗派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变成了一种中国式的佛教。而这个宗教里面产生出来的哲学,我个人认为就是一种人生哲学,而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是上承老庄的,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道家学派。那个时代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也是世界文明的黄金时代。

物竞天择,弱者生存

老子、庄子、禅宗对人生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他们有什么区别?大体上可以这样说:老子留下的人生智慧,我觉得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弱者生存。我们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它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世界竞争很激烈,所有的生命体都在竞争,所以要与时俱进。老子的观点是:天择物竞,弱者生存。谁能活下来、谁是适者——最弱的。

“老子”的意思翻译过来是老先生,这个老先生是谁?学术界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但是《太平御览》有个故事,说这个老先生,他也有先生,他也有老师,他的老师叫商容,故事后面说了一句:商容者不知何许人也。这个故事说什么呢?

说有一天商容病重了,老子这时候还是学生,老子就去看他,知道老师差不多要往生了,赶紧问老师点问题,再不问就问不着了。他说:“老师,难道你就没有一点遗言,要教导学生的吗?”商容就说:“经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吗?”老子说知道,是教导我们不要忘本。古人表示礼貌,到了故乡就得下车了,不能再坐车子去,要走进去,表示不要忘本。接着商容又问:“经过大树要趋行知道吗?”什么叫趋行?趋行就是迈着碎步很快地走,就像我们看的日本电视剧,日本女人们经常低着个头这样走。这表示什么?也是表示恭敬。老子说知道,这是要敬老,见到年纪大的要表示尊敬。商容说:“好,你看看我嘴巴里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那你再看看我的牙齿还在吗?”“不在了。”商容说你明白了吗?老子想了一下说:“明白了,是不是说硬的就存不住,软的就存得住?”商容说:“天下事尽矣。”天底下的道理全在这了,硬的存不住,但软的就长久。这叫什么呢?弱者生存,你别那么强硬。

我们去看老子这本书,从头到尾贯穿的,就是这样一个思想。老子说天底下最柔弱的东西是什么?水。最脏污不堪的东西的是什么?还是水。再大的城市洪水过来,没了。再硬的石头,也会水滴石穿,没有谁能够战胜水,为什么?水最柔软。老子还说一个人什么时候是软的?活着的时候是软的,什么时候是硬的?死了以后,僵尸、白骨。什么意思?硬的就是死的,软的就是活的。那一个人要活得好,要能够成功,要怎么样呢?要软一点、要柔一点、要弱一点,要把自己放得低一点,越放得低,生命力越长久,就越能够成功。所以他一再强调做人要低调,不要贪得,这样一种思想就叫作“无为”。

这个思想后来为法家的韩非所继承,法家也是主张无为的。《韩非子》这本书里面专门有两篇是谈老子的,一篇叫《解老》,一篇叫《喻老》,里面有大量的事实和故事来证明老子的观点,比方说韩非讲了关于楚庄王的一个故事。楚庄王是春秋时代的霸主之一,帮助楚庄王称霸的人是谁?孙叔敖。所以楚庄王对孙叔敖非常感谢,一再要封赏孙叔敖,但孙叔敖只做事不接受奖赏。有一天孙叔敖病重快死了,他把儿子叫到跟前来,说:“儿啊,你爸这一生为大王立下汗马功劳,大王屡次要封赏我,我都谢绝了,因为我知道不能要。现在你爸要死了,我死了以后大王一定会加封于你,要不然他心里不好过。而你是谢绝不了的,你没这么大面子,怎么办?你挑一块楚国最差的地,让大王赏给你。”孙叔敖死了以后,楚庄王就要封赏他儿子,孙叔敖的儿子就要了个很差的地方。结果怎么样呢?按照楚国的规矩,封给功臣的土地只能传两代,到第三代就要被国家收回,所以其他功臣的封地都收回来了,只有孙叔敖儿子的那块封地未被收回,为什么?因为太差了,鬼都不要,收回来干什么?这说明什么?你差、你弱,你就长久。

所以韩非子接着就说了一句话,“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建者不拔,就是善于建树的人,他建设的东西是拔不走的,你动摇不了。善抱者不脱是什么意思?善于抱住的,你抱住谁,谁都走不了。什么意思呢?是建的东西没人想去拔它,是你抱住的那个人他根本就不想走。比方说讨老婆怎么讨?找个丑的,你抱住她,她肯定不走,你弄个绝代佳人,她红杏出墙了。这就叫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换句话说,这就是低调。

别拿别人的标准当标准

所以老子的哲学就是三个字:第一是装。老子的书里用得很多的一个词叫“若”——大巧若拙,最巧妙的好像很笨拙。这一类的话很多,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大智若愚,也是老子的思想,也是若。这“若”是什么思想呢?张训辉先生说:“就是装。”一个聪明人你不要把聪明写在脸上,大家都知道你聪明就麻烦啦,就要装得傻乎乎,憨憨的。这个装在政治家那里叫韬晦,在老百姓身上叫装蒜,总而言之就是装孙子、装傻、装愣、装糊涂。历史上最会装的人是谁?司马懿。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司马懿是最会装孙子的。诸葛亮要跟他打仗,他不出来打,诸葛亮把女人的衣服送给他,他也不出来打。“我女人就女人,我就不打”,最后他成功了。第二是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韩信因为喜欢宝剑,穷得要死,饭都没得吃了,穿着破衣服,但是有一把剑挂在身上。来一个流氓无赖,说:“你小子凭什么带剑?你这剑能杀人吗?有本事你把我杀了,没本事就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那最后韩信怎么样?钻过去了。韩信如果不钻过去,后来能够成为大将军吗?第三是让,让一让不要争,《老子》这本书里面反反复复讲的就是不争,不要争论也不要争夺,也不要争取,讲究“无为而治”。只要记住“装、忍、让”,你就能够长久,你就能够成功。

但是我们今天要辩证地看,不能说一切的装、一切的忍让都是对的。首先,想一想我们这个民族,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照老子的那一套来,装、忍、让,什么事情都不赶在前面,因为老子有一个观念叫作:不为天下先。为什么呢?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谁走在前面谁倒霉。如果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领导干部,所有的城市都抱着这样一个观念,那请问我们中国如何实现自己的和平崛起?如何进行改革开放呢?如何发展我们的经济,如何建设我们的社会呢?又如何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小朋友、一个小伙子,提出八个字的口号,我很赞同——高端做事,低调做人。

第二点,我们可以从老子的思想里面看出来,老子虽然主张“无为”,但是他的“无为”是假无为,他是怎么说的——无为则无不为,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跟人家争,人家谁也争不过你,说到底还是要有为。老子不但是要有所为,而且甚至要大有所为,要无所不为。“无为”也就是可以无所不为,再换句话说,要有所为就要装作无所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后发制人,这都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用在军事上,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军事上是有用的。所以说老子的无为是假无为,这一点是明确的。

第三点,按照老子的这一套去做你可能成功,但是这种成功未必有意义。如果说你为了你的所谓成功,憋屈了一辈子,比如六十岁成功了有意思吗?这就牵涉到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老子没说。谁说了?庄子。庄子的观点是“真实而自由的活着”,第一真实,第二自由。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老聃死了以后有一个朋友来参加追悼会,进去以后哭了三声就走了。老聃的学生就问他:“先生,你真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有像你这么参加追悼会的吗?哭三声就走了?”这个朋友说:“我一进来发现那么多人在哭,难道他们都在悲痛吗?难道他们的痛哭是发自内心的吗?那肯定有假的,既然有这么多假的,我何必还来跟你们一起哭,我不哭了。”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庄子追求的是真实,要真情实感。庄子认为生活不在于贫穷还是富贵,而在于自由还是不自由。如果你很有钱,你过得很舒服,你很自由那也是好的。这种自由是每个人自己的向往,你感到自由你就是自由的,你觉得幸福就是幸福的,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去作标准。这才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庄子还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头祭祀用的猪,它很郁闷、很纠结。有一次管祭祀的官员,就去找猪谈话,他戴上礼帽、穿上礼服来到猪圈门口,给猪做思想政治工作。他说,“猪啊,你为什么要怕死呢?你死得很光荣,我会善待你的,在你死之前三个月,我会给你吃最好的东西,给你身上披上绸缎,多舒服啊!杀你之前的十天,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我就香汤沐浴,我就吃斋。你死了以后,你的身子下面会铺上干净、洁白的茅草。你被肢解了以后,你的前肩还有你的后腿,我会非常隆重地放在一个盘子里面,这个盘子上面还雕着花,将来嘛都要收藏的。你看怎么样?”猪心里想的肯定是“不怎么样”。庄子说,你要是真心地为猪好,就应该让它在猪圈里吃糟糠,它不要过那个日子,不要前肩和后腿被隆重地放进一个雕花的盘子里。这个道理猪都懂,可是我们很多人不懂,很多人老在想自己该享受什么待遇,自己死了以后会开个什么规格的追悼会。你规格再高,不就是前肩和后腿放在盘子里面了嘛!庄子说这东西你争它干啥呀?只要你是真实而自由地活着,那就是幸福的。

建功立业与心灵自由

从上面讲的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是以无为求有为,庄子是以无为求无为。那么,禅宗是什么?以有为求无为。老、庄、禅刚好是一个辩证法的发展关系。为什么会有禅宗这样一种思想?这就是我前面讲的那个问题,尽管老庄一再地讲无为,但是作为人也好、作为社会也好、作为民族也好、作为国家也好,是不可能无为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冲突?于是就有了禅宗。

真正的禅宗是在唐代出现的,因为隋唐之际有一个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科举制。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干部制度是一个大问题。秦汉实行的是“察举制”,就是由组织部门到地方上去考察,或者由地方上向中央推荐。察举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东汉末年一首民谣说的“举孝廉,父别居”。推荐这个人是孝子、是廉士,结果他跟他爸不住一块,说明他根本就是个不认爹娘的东西。所以到了三国的时候,曹操就提出“唯才是举”。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的时候又改了制度,叫作“荐举制”,也叫“九品中正制”,规定由专门的官员推荐人才,然后把这些人才拿来分成九等,叫九品。这个制度实行下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因为来评的人就是高干,他把高干子弟评为上等,普通老百姓评为下等,或者不评等。所以到了隋唐就又换制度了,叫科举。“科”就是考试、科考,通过考试来推荐官员叫科举。这样一来的结果是什么呢?任何读书人都有了做官的机会。第二个结果,就是这个时候的官是真正能上能下的,这个时候摆在读书人面前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果你的仕途顺利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你的仕途上不顺利怎么办呢?我想起孟子的话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儒家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请问如何独善其身?请问如何求得心理上的安宁呢?

在这样一种制度下,禅宗应运而生。

佛祖发了一个誓:普度众生。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普度众生可不可能?如果普度众生是可能的,那么有一个前提,就是众生必须有佛性,否则你不可能度他。所以禅宗有一个观点,叫作众生皆有佛性。那不光是人,阿猫阿狗都有佛性。众生皆有佛性,我才能度他。这是第一条。下面我们要问,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他怎么就不是佛呢?佛教也要回答这个问题。禅宗告诉我们,因为他们执,什么叫执?就是认死理,一根筋转不过弯来,执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迷。执则迷,迷则不悟,叫执迷不悟。不觉悟所以他是众生,成不了佛,也就是说佛与众生的区别在于悟与不悟。你迷糊,你本来是个佛你也变成众生了;你觉悟了,你本来是个众生你就变成佛了。觉悟需要多少时间呢?刹那之间。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为什么要有这句话?因为他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众生皆有佛性,才可以普度。既然众生都有佛性,我们就会问一个问题,坏人有没有佛性?有!这叫有慧根。你必须承认坏人也有,否则你的众生皆有佛性就不能成立,那坏人怎么成佛呢?放下屠刀。只要你放下,所以也叫作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既然只要这一下、一刹那,那以后结论是什么呢?该干嘛你干嘛!你要知道唐代的那些知识分子,韩愈、柳宗元、白居易,这些人他们还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他们也要解决人生解脱的问题。他们要在官场上出出进进,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禅宗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我该干嘛?我该当官我还当,我该做事我还是做,关键在我的心灵是不是自由的。我的身体可能不太自由,人在官场是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心也不由己吗?你心要“由己”啊!不过,你现在心不由己也不要紧,将来你退休的时候还可以立地成佛,它不就解决了?所以禅宗的高妙之处,就是它按照辩证法的这样一个思路。它对这个世界做了彻底的否定,由于彻底,所以当它否定了一切以后,就变成了一切都可以不否定了,这是辩证法。所有的都否定了以后,就所有的都可以不否定了,也就自由了。

所以禅宗的得道途径就是该干嘛就干嘛,这就叫作以有为求无为。实际上就是说,你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你该做的都可以做,没有关系,但是不要偏执,不要认为非得到什么、非得当多大官、做到什么级别。没有这个执迷的心思,人就自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出现以后,一直为中国知识界所喜爱的原因。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泉州站 q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