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舒,李望舒讲师,李望舒联系方式,李望舒培训师-【讲师网】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望舒:我们为何焦虑——简介弗洛依德的焦虑理论
2019-03-26 2420

     西安心理咨询  李望舒


    英语中的anxiiety一词,在汉语中一般译为焦虑或烦恼,具有忧虑、不安、关切,引起焦虑不安的原因,渴望等含义。对其作理论上的研究,最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开始的。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一切人类精神疾病的基础共症。换言之,在每一种精神疾病里,都可以发现焦虑的影子。

    所有的心理疾病皆源于对焦虑的不成功防御。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焦虑通常有三种情况,即客观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

    这三种焦虑分别对应于自我、本我和超我。

    与焦虑相对应的,就是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升华、认同等。本期先介绍佛洛依德所论述的三种焦虑。

    弗洛伊德把人的人格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自我是焦虑的所在地。人在生活中常会受到外界的威胁,本我不合时宜的冲动和超我的制约。与此相对应,焦虑也分为三种:

    1、现实的焦虑。它来源于人们对外部世界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的感受,只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或行动,就可以从客观方面解决这种焦虑。如人在公园看到老虎和在深山老林中看到老虎的感受不一样,人们可以采取行动或措施来消除和降低现实的焦虑。

    2、神经症的焦虑。它是由于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并导致个人做某些使他将要受到惩罚的事情的一种恐惧。人的意志能战胜外界的威胁,但有时就是不能战胜自己的某些欲望或冲动,如有的人总是在担心自己无法控制的不合时宜的性冲动或越轨行为。

    弗洛依德从临床的经验发现,神经性焦虑和性生活中力比多(libido, 性驱力)的倾向有一定的关系。焦虑神经症最常见的原因为发泄不了的兴奋。力比多的兴奋已被唤起,但无法满足或消耗;由于力比多无处消耗,于是焦虑乃代之而起。弗洛伊德举了一个例子,小孩子害怕独宿,或生客,独宿或生客使儿童热望与母亲作伴;儿童既不能控制这种力比多的冲动,复不能使它暂时克服,乃将它化为焦虑。弗洛依德认为癔症以及其他种类的神经症的发生是由于压抑历程所致,而强迫症是为了有效缓解或防止焦虑发展出来的一种仪式化动作。

    3.道德的焦虑。自我的行为受到超我惩罚的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反映即是道德的焦虑。自我既要应付外界的威胁,又要应付本我的冲动,还要接受超我的监督。如果自我的行为不符合超我的要求,超我就会对自我进行惩罚,从而产生道德上的焦虑。

    道德焦虑是因为道德内化的不充分,而对人产生的压力。也就是说,我们一生接受的很多道德观念没有被我们消化。没有被消化的道德观念非但不能给人带来道德的力量,而且相反产生深切的自责。

    在咨询中发现,那些极度冷漠和自私人的心灵,都有一个深深的自责在里面。当一个人长期无力消化道德超我时,他会对自己产生深刻的自责心理——这是所有自卑感的源头。无力超越自责,又必须逃避自责,怎么办呢?把自责投射给别人,唯此一途。父母对孩子不合情理的苛责,社会关系中的挑拨是非,都是道德焦虑的外化。你会发现,有些父母永远嘴上说这是为你好,实际上是满足他们自己不要被道德良心所惩罚。也就是说,他们的良心(道德)他们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做的太不好了,但这种自我责备是很痛苦的,于是他们转而把这种不满投向了孩子,希望孩子来完成那些他们完成不了的道德要求。一个整天偷偷摸摸看黄色光盘的父亲,是绝对不允许儿子沾染这些东西的;这个父亲在意识层面不愿意承认自己不道德,但他们把潜意识的焦虑投射给了儿子,希望儿子做一个正经人。还有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其实对道德舆论特别敬畏——因为敬畏他才会把道德压力巧妙转嫁给他人。而那些打定主意坚持自我的人,根本没精力也不屑于去说别人的是非长短。

 


参考:弗洛伊德著:《精神分析引论》—— “焦虑与本能生活  第三十二讲”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泉州站 q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蔡老师 15925605583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