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常坏的妈妈是零分,完美无缺的妈妈是100分,恰到好处的妈妈就是60分。
恰到好处的妈妈(又名“足够好的妈妈”)是温尼科特 (D. W. Winnicott. 1896~1971),一个英国大众熟知的客体关系理论大师,提出的一个名词。
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流派中,温尼科特具有非凡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视角。他远离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撰写了大量著作,阐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滋养或阻碍孩子发展,他在英国BBC的无线广播节目中帮助了成千上万的父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绪世界。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不好的妈妈。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婴儿,在周围没人的情况下,爬到了高一点的地方,等他四周一看,发现了危险的时候,他就开始哭。糟糕的妈妈就是,在这个婴儿感受到了最大的恐惧和绝望的时候还没有出现。这个妈妈就是糟糕的妈妈。那什么是完美的妈妈呢?完美的妈妈是,在这个婴儿刚刚爬上去,还没有感到任何恐惧时,就把婴儿抱下来了。因为妈妈会一秒都不停的盯着婴儿。她让婴儿丧失了一次自己体验焦虑和恐惧的机会。
我接待的关于孩子发展的心理问题中,发现有两种类型的父母。直升机型和割草机型。直升机型就是每当孩子有困难的时候,父母立刻空降下来,帮助孩子解决困难。不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割草机型的父母就是,站在孩子的面前,直接把前面的路障铲平,就像割草机一样。孩子一点体验困难的机会都没有,一直跟在父母后面一帆风顺的在平坦的大道上走着。
以上情况都类似于温尼科特的说的100分妈妈,即完美无缺的妈妈。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在完全没有安全感威胁的情况下长大,他在人格层面上该是多么弱不禁风。如果我们有一个完美无缺的妈妈,在长大之后得人格障碍或者是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在咨询和临床上非常多见。
温尼科特所说的足够的的妈妈,就类似于我们中国人量化打分的60分妈妈。在60分妈妈的照顾下,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婴儿到高处之后,在感觉到了极度的恐惧,并且要达到绝望的状态的时候,妈妈走过来把他抱下来,让他处在安全的环境中间。在这种状况下,婴儿体验到了危险,也体验到了逐渐增长的失望情绪,但没有到绝望的状态。如果一个妈妈反复这样做的话,婴儿就会有一种渗透到人格层面的信念,在我的情况变得最糟糕的时候,一定会有人来帮我。这个可以成为他内心里面非常强大的信念和力量。60分妈妈就是最能够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妈妈。当一个妈妈要求自己完美无缺的时候,她就会把自己的不完美投射给孩子。然后孩子就越来越糟糕。
所以在日常咨询中,我会遇到很多妈妈,对孩子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但孩子的人格却停滞不前,学习成绩一谈糊涂,或者厌学逃学。
最近咨询的一个个案就是这样。妈妈非常的耐心细致,17岁的儿子偶尔要求在同学家住一晚上,妈妈会问:哪个同学?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几点回来?还有谁?我几点去接你等等。儿子骑车出去,妈妈会千叮咛万嘱咐:注意安全,小心汽车。妈妈是很细致完美,不允许孩子有一点出错。但是孩子却不上学了。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我的安全、我的生活,我的人生都是爸爸妈妈给我负责的,我自己不需要负责,我不需要或者没机会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当然上学或者过人生是跟我没关系的。
我跟孩子聊过,17岁的男孩子,思想幼稚单纯的就像7岁。上学对他而言,是想起来了就去两天,觉得累了,就不去了。其实孩子是在用这种方式跟妈妈在潜意识互动。妈妈的照顾方式就像在照顾一个小孩子,儿子的表现出来的小孩子行为模式刚好就吻合了妈妈的潜意识。这母子俩你来我往,表面看起来是孩子出了问题,实际上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一句话,完美的妈妈把17岁的孩子弱化到7岁,使得妈妈感觉自己有用,减少了自己被抛弃的恐惧,然后又指责孩子不成长,不懂事。这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那句话:任何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温尼科特还有一个观点:要在孩子开始“恨”妈妈之前,妈妈先“恨”孩子。这个恨是把孩子推开的力量。是让孩子自发成长的力量。这让我想起来道德经上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给孩子适当的爱以外,也应该不要把孩子“太当回事”。因为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但父母对孩子的爱,却以分离为目的。
所以,在亲子关系中,做父母的要经常向内觉察: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是不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