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九种个性的认知,其实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起初我也不知道。现在想来,你可以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对人的分类,以国籍、地域差异对人的分类;或者这只是一个以血型、星座对人的分类;或者你可以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能够帮助你了解到人与人之间是有所不同,你可以利用它区别人、对待人、使用人、理解人;或者你认为这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领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己;更进一步或许你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地理解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是一种可以用于实践,帮助你处理各种矛盾、理论。
但是,随着不断地跟随来自美国的海伦老师、皮特老师,香港的蔡敏莉老师和国内已经在九种个性的学习和传播中有很深的感悟的各位老师的交流和分享中、学习和理解中,我愈发感悟到,九种个性,绝不简单。
正如你轻视一个人、一件事,只把他当作一个简单的物件一样,这个人,这件事,这个物件其实也就不会那么重视你。人也好,物也好,都是有生命力,有灵性的。不久,你就会发现,它会以自己的方式把你对它的态度和方式回馈到你的身上,甚至是加倍的。
所以,你对周围的人,无论是亲密关系、亲人、朋友还是同事、学员、陌生人,你是不是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呢?你是不是只把他当成让自己开心、舒服、幸福、收益,甚至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一件工具呢?
所以,你对每天接触的文章、书籍、知识、理念、系统、学问是不是足够的尊重和敬畏呢?还是只把它们当作是让自己头脑复杂一点、心思缜密一些、行事圆滑一些,从这个世界获取更多一些的工具呢?
如果是后者,你的行为上一定会有所体现。就可能会出现做人的偏差和做学问的各种偏差。结果呢,就是不能长久,经不住考验。那么什么能检验这个偏差呢?时间,时间就是检验你的理念、信念和行为的最好的证明。
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你越想要的,越得不到。是的,无论人、事、物、金钱、快乐、开心、幸福、内在的满足和充实,你都得不到,甚至相反,会失去的更多。
问题是,还有什么比这个惩罚更严重的呢?答案应该是,没有......
所以,在EPTP这个系统中,跟随几位大师,和跟随李静老师、陈志嵘老师、韩丽老师、公元老师、李蕴麒老师、高源老师、王依凡老师、栾佩洁老师的学习、分享、交流、讨论中,在不断地学习九种个性这门博大深厚、严谨、灵动的学问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内心多了一份敬畏和尊重。对人的尊重和敬畏,对学问的尊重和敬畏,还有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海伦·帕尔默老师的口述九种个性系列课程,与其他学问的传承有所不同,并不是对人简单的理论输入,不是迎合市场需要而设置学习内容,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迅速习得的技巧和方法。
怎么学习呢?我自己觉得应该是分享自己的故事——觉察自己的内在动机——倾听相同行为与动机的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的相应型号——掌握型号的防御机制继续觉察自我——进而尽可能地提升和完善自我内在。
从行为上看,经过分享、交流,前辈们得知,海伦老师一个6号一对一的女性,那么我怎么理解她的主型和副型呢?从她几十年如一日,钻研人性,钻研九种个性的理论与实践,钻研九种个性的源头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她对学问的严谨和努力,对逻辑的专注和认真。那么她为什么能这样专注于一件事,专注于一个学问,不断研习,不断实践,不断求索呢?她的内在动机和渴望,模式与机制是什么呢?带着这个行为层面的了解,你看到与她相同型号的人身上其实有很多神似的特质。你继续倾听,并深入探索、学习,这时再回到书本上,就可以对书上所写6号人格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对副型有进一步深入的认知。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你以为,你只看了几本书,只讲了几节课就了解了的6号,其实它根本就是你自己的投射和幻想,然后你把这个幻想教给别人,这就是一种不尊重人,不敬畏学问。
带着这样的一份尊重和敬畏,接下来,我们才是真的去看到人、倾听人,尝试着去理解人、同理人,跟他们一起分享、交流,看看他们属于哪一个型号,他的防御机制是什么,内在的渴望和动机是什么的,他的模式是什么。
分享和交流是很宝贵的学习方式!这几天,与2号李静老师和4号韩丽老师的深度交流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理解”这个词,在不同型号人的身上其实是多么地不堪一击,“我懂你这样的话语,其实在不同型号的人身上,是多么地无力。
什么样的人才能理解呢?其实,就是只有在与自己相同的型号的人身上,你才有深深地被“理解”和被“懂”的感觉。那种被触碰的感觉,轻轻地,毫不费力地就走入你的内心,只是让你没有想到的确实,那个力量之大和后劲儿之足之烈,是“惊讶”“震撼”这样的词语也难以描述和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