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刚过,课代表来抱作业,一脸的灿烂,主动和我拉呱:“老师,我的政治考了80分,原来只考40分,地理考了85分,我的语文、外语、数学也考得不错哦,除了化学还差点,其他都不错……”“咯咯咯……”一地的笑容到处乱蹦……
“哈哈,祝贺你,小姑娘,我猜这是你卧薪尝胆换来的吧,努力开出的花儿格外的灿烂吧?”我说,孩子眉毛一扬,骄傲地说:“那是必须的!”一路开心的和同伴分享着这次考试的喜悦。
孩子走后,但是办公室里弥漫着快乐的甜味儿,美滋滋的……
你相信吗?
当孩子的状态好的时候,那是他学习最有意思也是最有效率的时候——因为学习本身的成就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快乐、成就、自豪!
【心理学相关理论】附录: 括号中为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三种——
【①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以求知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瞧瞧,这个孩子就是这个表现,是吧?
当第一个动力见到效果之后,还有一个动力,那就是——
【②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同学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瞅瞅:孩子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在班级中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和荣誉,他还会不断地努力来获取更好的成绩,不断的提升自己。】
还有,当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老师们和同学们就会对他有不同的认可,然后——
【③ 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长者(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特点: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成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外部动机)这三种动机它们在动机结构中所占比重通常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
虽然不是主要的动力,但是,被别人赞赏、认可,夸奖,总之能让自己心情不错,学习起来也会相当的舒坦,是不是?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