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参见: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参加潘石屹的对话,这并非第一次。总的感觉是,“潘谈会”请到的嘉宾一次比一次有份量。在商业地产不那么景气的当下,潘石屹这次赶了个时髦,开始走上了一条创业地产之路。
做风口还是做猪?看起来,潘石屹想使个巧劲儿——和猪们在一起。当然,他也愿意时不时地做一把将猪们吹起来的风。作为SOHO中国的地产项目新品之一,SOHO 3Q既是潘石屹的试验田,也是他的杀手锏。
在“互联网+”未见苗头之时,潘石屹已开始采用“互联网+”思维做商业地产,进而有了打造创业地产的想法。不管是SOHO 3Q,还是如今纷纷崛起的其他各种创客空间,该创业地产模式无疑是传统商业地产危机与时下创业大潮二者合力的产物。
4月29日,创新工场工作室宣布落地SOHO 3Q
国内商业地产供大于求趋势明显。据《经济参考报》援引物业机构莱坊的统计数据,至2015年底,全国主要城市商业综合体存量面积将达到3.6亿平方米,2016年以后更将突破4.3亿平方米。与此同时,2014年国内主要城市综合体个数达885个,较2013年增长24.47%;2015年国内主要城市的综合体数量将突破1000个;至2018年,国内商业综合体的年供应量将达到1200个。
不难发现,即使是商业地产的金字招牌万达广场也已出现负债率攀升、业绩下滑等经营困局。万达集团企业文化中心品牌总监廖奇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由于高速扩张、商铺过剩,万达将积极调整业态,关闭数家亏损的百货店,并压缩若干经营不善的百货楼层。
从1991年就已开始深耕商业地产的潘石屹,自然不会对此无视。早在几年前,潘石屹就曾透露,传统商业地产的确面临危机:“网上购物的兴起,马云搞的天猫一天的成交额是180亿人民币,而中国最大的商场,一年的成交额只有四五十亿人民币,这个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北京、上海真正的商铺可能以后的需求量不会非常大,而商铺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餐馆、体验中心。”
2014年11月,潘石屹曾有过关于SOHO转型的表述。当时他的想法仅仅是让互联网成为销售渠道之一,即在网上卖房子。该想法不难理解,2014年可称为O2O元年,各种传统行业都在与互联网相结合,房地产与互联网的结合顺理成章。
据潘石屹透露,他的创业地产思路来源于美国的创客空间。“我上次去美国,看到几千个年轻人坐在一起,有的在设计自行车,有的在设计服装,所有人都是自由的,没有老板,没有压抑感。你可以随时与旁边的陌生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跟他做个游戏、喝杯咖啡、做个运动,随时能得到很多灵感。这不就是网络时代的办公环境嘛。”
一来有了灵感,二来望京SOHO大部分入驻者均为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潘石屹认为,推出SOHO 3Q已水到渠成。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自2015年2月1日起,北京望京SOHO和上海SOHO复兴广场两家SOHO 3Q正式开门迎客,线上选座、预订、下单、付款等功能一应俱全。用户在这里可以只租一个星期,可以只租一张办公桌或一间办公室。这里提供免费WiFi、复印打印、会议室、咖啡等服务,用户只需要带着手机和电脑来工作。一个座位,一周1000元,SOHO 3Q为之免费提供咖啡和苹果,创业者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思想碰撞。按潘石屹的设想,SOHO 3Q将成为新兴创业项目的“车库”,它延伸了SOHO的品牌内涵。
为了进一步提升SOHO 3Q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创业团队入驻,潘石屹开始了品牌营销与推广。和大肆做“硬广”不同,潘石屹利用的是个人在商界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比如“潘谈会”活动的开启。此潘谈会,基本上两周一次,除现场反响热烈外,媒体的关注、报道更是推波助澜。据《创业家》记者了解,目前西少爷、美团、陌陌、捕鱼达人等都已是望京SOHO的租客。
新兴创业项目涌入,也为潘石屹的创业孵化构想打下了基础——后续投资其中的优秀团队。
大众创业时代已然到来,国内大批创客空间纷纷开放。2015年对中国来说,可谓全民孵化之年。由此观之,SOHO 3Q生逢其时。但《创业家》记者通过对多个相关创业团队的走访发现,SOHO 3Q在管理和模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时间问题。众所周知,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时间尤为珍贵,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但以望京SOHO 3Q为例,这里晚上11点就闭楼了。这对创业公司的项目进度或有影响。
其次,空间问题。为了能够容纳更多的创业项目,SOHO3Q提供的大多是10平方米左右的小隔断,虽然也有大一些的会议室,但很少。创业公司人员迅速增多是基本趋势,而这里空间的大小是固定的,当创业团队人数增多到一定程度,将不得不换地方。
无论如何,潘石屹已经成为国内创业地产的“吃螃蟹者”。在新一波的创业大潮下,SOHO 3Q能否成为一种可供借鉴的创业地产模式,相信还要由创业者说了算。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