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企业如何才能做到百年长青?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如同初生牛犊,在商海里奋力拼搏,共同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同时也面对一个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从秦池到爱多,从三珠到三鹿,似乎我们大多都逃不出这个宿命。谈到这个话题,我们脑海里总能跳出无数熟悉而遥远的企业品牌。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企业到底怎么了?
商业及法律环境
商业环境无非是影响中国企业长远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政治力量地影响和干预,直接影响到中国企业家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在短缺经济下,在“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念影响下,企业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调动最多的资源来开展生产。其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的打造就显得过于长远。
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也是造成中国企业家前期过于注重于投机取巧,而不是从长远真正加强自身实力的建设。这也是造成前段时间中国企业家原罪的重要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国商业环境的日趋成熟,市场经济的规范化,法律的制订和实施更加完善,中国企业获得了长远发展的外部环境。
自建国以来,随着在意识形态领域思想体系的反复调整,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传统思想体系和以马列基调的新思想体系陆续走弱。在思想体系出现真空以及“市场经济=金钱”的思想观今下,中国的企业家商业价值观出现了空前的庸俗化和实用化,从坑蒙拐骗到假冒伪劣,欠薪拖薪,克扣压榨令人发指。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企业成为赤裸裸的赚钱机器。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企业又怎能生存长久?
媒体对“市场经济=拜金主义”的错误认识及由此而来的崇拜,使得大众媒体出现了集体性的庸俗化和实用化,由此加剧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
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家开始思考企业长远发展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存,由此MBA/EMBA开始盛行,中国企业似乎找到了企业快速发展且百年长青的秘诀,企业开始了宏大的制度化建设,事无巨细,紧紧有条。正所谓过犹不及,西方管理体系发展到今天,其一系列的弊端开始显现,在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最缺少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忠诚,仁爱,礼让等。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已经向世人证明了,注入儒家精神的企业,其企业精神必定会有和谐、忠诚、仁爱、礼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之于企业,必定会有强烈的家庭归属感。注重儒家精神的培育的新加坡企业,在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上紧随美国名列前茅,展示了国学之于企业的无限价值。
二十一世纪,企业的成功,已经不再仅仅是靠短期的盈利能力,保持长期盈利和生命力的企业才是成功的企业。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其名誉和基业才能保持长青。受人尊重的企业家,必定是睿哲、远见和有担当精神的企业家,他担当的是全社会的福祉,是全人类的幸福。这些智慧是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正是成功企业家必备的人生境界。《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担当全社会以至全人类的幸福,即是平天下,这是成功企业家的最高精神诉求,平天下的根本在修身正心,国学的价值就在于使人身心境界得到全面提升。
对于企业家来说,MBA等企业管理知识提高的是个人术的层面,而对于传统文化的锤炼和领悟提升的是个人道的层面。可喜的是,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家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于个人修身及治企的重要意义。国内一些教育机构将纷纷开设了面向企业家国学培训教育,如北京大学面向政商精英的博学领袖班,系统的向政商精英提供全方面的,专业而系统的国学教育,全方面提供其人文素养。上海的九州书院提出了培养具有独创思辨能力,具立德立言之宏志的哲商这一理念,正是企业家确保企业百年长青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