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话题,一半偏传统企业,他们的产品目前都是网上能用的产品。我们这一年有大概两三千左右中国的传统企业,他们做互联网转型的培训。我们发现有一点其实我有点不太认同。包括王总跟亚旗讲的一句话,他认为互联网是工具。其实我们发现很多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第一认知,第一判断就是互联网是工具。我能用就可以。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个问题,这是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来讲,一个真实的问题。
比如举个例子,诺基亚[微博]。我在七年前曾经去过诺基亚,七年前诺基亚就在拥抱互联网,他们就提出甚至要拥抱移动互联网,但是我们看到七年之后的今天,诺基亚的手机市场几乎找不着了。我们说互联网工具那么简单吗?或者互联网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刚才提到一个词汇叫“尖叫”,“尖叫”也是今年我提出的词汇,主要用在小米身上。比如举个例子,其实传统企业做产品跟互联网公司做产品有很大不一样。比如刚才王鹏提到思念的例子,他们觉得用户要吃牛肉水饺,起个牛魔王。换句话说用了很多其他的品牌,其他的名字。
其实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特别常见的问题,很多人把互联网当工具的背后,就是只是把互联网当营销,它会用互联网营销的方式来推动一切。但是,我们换一个问题。比如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小米做手机性价比很高,我们做这样一个设想,假如小米做水饺会怎么样做?所有人来讲,其实吃水饺,特别是速冻水饺有很多问题,比如不太好吃,比如经常容易煮烂,价格也不是很便宜。什么叫产品的尖叫?不是起个名字就尖叫,不是打个广告就尖叫,不是把渠道铺货铺的很高就尖叫。
举个例子,思念做牛肉水饺,今天中午我们在一个地方吃神户牛肉,我们思念水饺能不能用神户的牛肉加上山野菜,价格还跟平常差不多。我想说,其实也是经常我们讲的,就是尖叫背后我们经常提一句话,叫产品是1,营销是0。什么叫尖叫,它的核心就是怎么样能够提升用户的核心体验,甚至它是一种新的玩法,我们说互联网不是工具,而是一种基因的改变。再举个例子,郑渊洁先生的书大家都在看,我小时候看郑渊洁先生的书长大的,郑渊洁一直是作家富豪榜的前三。但是,其实坦白来讲,我先以案例来讲,简单点评一下。比如郑渊洁的书,这几年我是比较失望的,为什么这样来讲呢?大家看到最近几年比如郑渊洁的书,可能我们发现营销渠道做的蛮好,但是产品本身很多年轻的小孩,比如我家的小孩,现在其实已经不看纸质的,看电影,看视频。比如举个例子,另外一个作家富豪榜郭敬明,郭敬明这两年连续出了三部电影,《小时代》三部曲,最近郭敬明说自己身价7亿。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来讲,它背后的变化跟我们表面看的不一样。
我们说其实我们最后一个关健词,也是今年我们很多事情很奇葩,今年我认为特别毁三观的一年。其实面对互联网思维,我们首先要面对怎么样自毁三观。举个例子,十年前搜狐当时市值刚过十亿美元的时候,专门召集媒体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庆祝自己市值过了十亿美元。但是,现在对于一个小的互联网公司来讲,可能一开始门槛都是十亿美元级的,甚至刚才提到陌陌,陌陌刚上市,30美元级。所以,面对今天的话题,我认为还是玩法改变了,不只是工具改变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