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虽然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他们正处在“权威崇拜期”,即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使他们不舒服,他们也很少反抗,所以亲子之间很少有激烈的矛盾产生。但正因如此,这也为亲子关系的恶化埋下了“祸根”。
进入初中阶段的同时,孩子也迈人了另一个特殊时期——青春期。随着自我意识的继续发展,青春期的孩子不仅摆脱了“权威崇拜期”,还开始强调“自我”,不再向任何“权威”低头。这时,如果家长还像之前那样不讲究策略地“管教”孩子,孩子就会“爆发”,把之前的压抑以及现在的不服一起“爆发”出来……由此,亲子之间的矛盾就会接连出现了。
在小学阶段,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看似平静。但它实际上却是一个关系升温的“预热期”。或关系恶化前的“沉默期”。如果家长教育方式科学,并懂得运用一些增加亲子感情的小技巧,就会为亲子之间关系的继续升温积蓄力量;但如果家长运用的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这就等于为日后亲子关系的恶化埋下了“祸根”。
小学阶段的孩子虽不会激烈地反抗家长,但他们不是植物,是有自尊和感情的,他们会把家长的语言和态度记在心里。这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如果家长经常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来伤害孩子的感情,这就等于为日后亲子关系的恶化埋下“祸根”。所以,家长一定要放弃这样几种教育观念:
1.以“老子”自居的教育观念。
2.只重学习和分数的教育观念。小学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在快速发展,如果家长的表现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分数重要,那他与家长之间就会产生心理距离。当心理距离转化成解不开的“疙瘩”“隔阂”之后,也许亲子之间的关系很难再有所好转。
3.忽视孩子感受的教育观念。在小学阶段,如果家长不注重孩子的感受,经常用那些气话来伤孩子的心,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在这种被抛弃感的影响下,孩子对家长的感情就会淡化,亲子之间的关系也会迅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