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专家有评标,向采购人推荐中标候选人的权利。但实际上,权责永远是对等的。专家在行驶这份权利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而且,专家本身也是人,而不是神,也有会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那么,专家评标的顾虑到底是什么?这些又跟我们投标人有哪些关系呢?下面我们来深入分析。
在我的评标经历中,不至一次的碰到过这样的场景:某个投标人砸出一个超低价,往往是采购预算的一半,甚至更低,这时候,该投标人的报价得分就会明显高于其他投标人,再看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这个投标人不仅都实质性响应了招标文件,而且内容做的也并不很逊色。这时候,麻烦就来了,如果让这个投标人中标,采购人不乐意,因为担心低价会带来低质,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如果不让这个投标人中标,专家又会有所顾虑,因为价格分高出一截,且没有被废标的硬伤,技术和商务又不很吃亏,硬把它拉下来,不免让人感觉这里面有“阴谋”,或者说有“猫腻”。将来,一旦这个投标人因为不中标而恼羞成怒,要来投诉,专家还可能被质疑专业水准不够,又或者道德操守被怀疑,这无论哪一个帽子,都是专家所不能承受的。
我们上一讲中提到的,专家之间要交流并统一客观分的做法,其实也是基于专家的这种心态。客观分,都有白纸黑字的依据可循,按理说,应该都不差分毫的,结果由于你的疏忽或者错漏,导致跟别人不一致,那不是又有风险了吗!
专家的第三个顾虑,来自于担心会被招标公司“报复”,当然,这是非武力的,而是下次需要评标抽专家时,将你屏蔽掉。专家需要确保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圈内人士的认可。
那么,专家的这几点顾虑对于我们投标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我们是否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呢?
我觉得,首先,这对于要去开拓新市场的营销精英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往都是必须要死磕用户),只要我们舍的得孩子(报出非常低的价格),就有可能套的回狼(中标),当然,前提是投标书的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也不能太吃亏。可能这个项目,我们并不挣钱,甚至亏钱,但对于新市场开拓而言,树立标杆案例,可能比挣钱更重要。
其次,精细化管理招投标。既然专家评分是存在掣肘的,那我们何不模拟一下专家评分,看看竞争对手和我们自己到底都能得多少分,从而更准确的估算出我们的中标概率。当然,这里面,对竞争对手的基础研究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就是精细化管理招投标的重要工作内容。不过,要精细化管理招投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部分我们今后再找机会分享。
最后,我们做项目,搞招投标,眼光仅仅盯在用户方和专家身上,可能还不够,应该看到,招标公司也是这里面的一个利益相关方,和他们融洽相处,也是我们提升中标率、多拿项目的一个有效途径。
当然,这个部分我们所分析和梳理的专家顾虑,更多的是一些专家群体所共性的东西。事实上,专家个性的不同,也完全有可能影响到项目评标的结果,换句话说,同一项目,不同的专家到场,结果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第6讲——专家性格对评标的影响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