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峰,郭敬峰讲师,郭敬峰联系方式,郭敬峰培训师-【讲师网】
郭敬峰 2019年度中国200强讲师
压力情绪管理专家 ★ 团队绩效提升专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郭敬峰:《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课程大纲
2019-07-05 2556
对象
 医护人员、养老事业工作人员及管理者。
目的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名为谈死亡,实乃谈生。死亡教育的3个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实现人的优死;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中缺憾构成,使人们对死亡由无知进入到有知的境界;提供人们为临终病人提供帮助的能力,获得健康的死亡知识。
内容

《生命教育与临终关怀》课程大纲

【课程介绍】

       人生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对可能对人的健康有影响的各种相关行为进行干预。因此,这一干预应该从生命的开始直至终结。所以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自然也应当包括生和死。人终有一死,虽然这是生命的悲剧却也是无可逃脱。直面死亡更是不易,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讲,死亡更是一个为绝大多数人所忌讳的话题。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死亡教育是必要的,死亡教育应当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养老事业职场人士来讲更是如此。《医学伦理学辞典》明确定义: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认识和对待死亡而对人进行的教育,其主旨在于使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死亡。实际上,死亡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在面对死亡(他人的和自己的) 时寻求良好的心理支持,其实质是帮助人们认清生命的本质,让人们接受生命的自然规律。死亡教育的目的并非劝导人们死亡,而是帮助人们活得更好。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名为谈死亡,实乃谈生。死亡教育的3个主要目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实现人的优死;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中缺憾构成,使人们对死亡由无知进入到有知的境界;提供人们为临终病人提供帮助的能力,获得健康的死亡知识。


【培训收益】

      死亡教育不仅让人们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价值、活得无痛苦,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它会使人们增强维护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健康素养和技能,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它既强化人们的权利意识,又有利于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死亡教育是破除迷信和提高素养的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生观教育的组成部分。

1、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2、揭升人类文明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崇尚科学文明死亡的文明风尚。

3、可以帮助临终病人,可缓解病人恐惧、焦虑的心理

4、死亡教育使病人可以真实表达内心感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意义,健全的人格。

5、可帮助病人安然接受死亡现实,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必然组成部分。

6、预防不合理性自杀,建立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珍惜生命。

7、给予家属以慰藉、关怀,疏导悲痛过程,减轻由于死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8、可提高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对临终者及家属身心整体照护的能力。

9、针对死亡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帮助临终者尊严地死去,帮助丧亲者渡过哀伤。


【授课方式】

团体活动、趣味游戏、情景模拟、压力测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

课程内容追求实战、实操、实用。体验式培训注重互动参与、在感悟中学习获得积极的智慧体验,提升幸福感和工作绩效,形成独特的培训风格。


【培训对象】: 医护人员、养老事业工作人员及管理者。

【授课时间】:   2天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生死教育

1、正确的生死观的教育。包括我国传统的各种死亡观、死亡哲学。以现代的观点来说,要辩证地看待生和死。贝多芬诗云“ Life is dear, love is dearer. Both can be given up for freedom”。(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死亡概念的教育。死亡是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人和高等动物的可分因衰老发生的生理死亡或自然死亡和因疾病造成的病理死亡。死亡过程可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3、自杀的预防教育。死亡不一定是解脱,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要增强对生活的磨难、不幸和压力和天灾人祸的抗击能力。要相互帮助,相互体贴,同舟共济。有效进行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4、对濒死者及其亲属的教育。要为其创造一个恬淡、安谧和尽可能舒适的环境;心可能满足其各种合理的要求,不让其抱憾而去;教育其正确地面对死亡,或许还会产生生命的奇迹,甚至战胜病魔。要帮助亲属克服对亲人死亡的恐惧,尽快走出悲痛。5、“死亡体验:写遗书、立遗嘱”。有人称这是引导人们直面生死,消除死亡的神秘感。不过也有的人认为此举会在无意中诱导患者寻死。死亡教育要达到前者的积极效果,消除后者的副作用。

6、去殡仪馆触摸尸体及观看火化过程。但对于少数心理素质不好的人来说,则显得残酷了一些,弄不好,就会在个别人心中留下阴影,从而引发副作用。

7、用教具或者用植物代替进行观察。例如,一棵禾苗的“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它可以自然死亡,也可以人为地将其“夭折”。这样展示可形象地诠释这样道理:正常死亡可创造成果,非正常死亡则颗粒无收。

8、对于医学生还应包括生命本体论、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与生命价值论;死亡伦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等内容的教育。


第二单元: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是卫生保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需要。“生如夏花般绚烂,逝如秋叶般静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临终关怀是人类现代社会最具人性化的一种发展,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一种有益贡献。1、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就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照护与支持,使病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人生的最后历程 。2、临终关怀的目的。帮助末期病人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使自己活得更象真正的自己,提高生存质量,维护人的尊严;同时给予病患家属精神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的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3、临终关怀就决不仅仅是对绝对患者最后生命时光的医疗照护,其本质应该是广义的对大众的死亡教育,是人类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之后,进一步去解决“死亡”问题的一种最新的发展与努力。


第三单元:临终关怀六个阶段

1、忌讳期。此期一般情况是病人已患绝症,但自己尚不知病情。家属和病人之间都不谈论死亡,刻意回避,即使是当事者不久将离开于人世,想找人谈谈时,也往往被家属的逃避态度所阻止。2、震惊与否认期。这时是作为知悉自己即将死亡的第一个反应。我国实行的是医疗保护性制度,对临终患者采取保护性措施,往往不把实情告诉患者。当患者刚刚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心理上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常常认为医生搞错了,要求到大医院重复检查,尽可能来否认这个事实。常见表现有不安、急躁、烦闷。实际上否认对于临终患者来说是一个缓冲阶段,可以缓和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这时护理人员应主动正确地引导患者,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对症处理。3、愤怒期。常常迁怒家属及医护人员,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害怕临终的痛苦以及死后的归属:害怕亲人因自己的离去而悲伤:舍不得生活和事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临终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此时护理人员要多多关心患者,亲切地与之交淡,倾听他们不适自诉,根据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使用合适的语言给与安慰,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并根据患者的需要随时出现在患者身边,使患者有一种被关心的感觉。同时介绍一些同病例,通过医患配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例子。使他们活在希望中。4、协议期。或讨价还价阶段,对生还存有希望,也肯配合医疗。5、沮丧期或抑郁期。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症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患者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的离开人世。在正视自己死亡的同时,出现悲伤、生活萎缩、情绪低落、胃口减退、体重下降、消沉、绝望甚至自杀等情况,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这时患者急于交待后事,然后沉默不语,但希望亲人能日夜守候在身边。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不要在患者面前淡论病情,寻找一些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进行特别护理。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6、接纳期或接受期。患者认为应该交待的事情已安排妥当,于是等待着与亲人做最终的分别。这时患者既不痛苦也不害怕,患者与家属为了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彼此心照不宣,患者显得平静、安样,表现为认可心理,不愿与人交谈。此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经常陪伴患者,给以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为临终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平衡。


第四单元: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护理

      实际上病人家属有时比病人更难以接受即将死亡或死亡的事实。他们常经受着更为强烈的痛苦,甚至有人悲痛欲绝而需要进行抢救。“他去了,得到了解脱,而他却把痛苦留给了活着的人,留给了关心他的亲人和朋友。”因此,临终病人家属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怀,帮助家属克服亲人死亡所带来的痛苦,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此时家属有心理变化也可分为4个阶段: ①震惊与不相信; ②觉察; ③恢复期; ④释怀期。此时应该做的是:1、教会家属一些基础护理知识和操作,大家共同参与护理,亲属亲手护理病人也可得到心理满足,这种满足可降低他们在失去亲人后的悲痛。2、及时了解家属的情感变化情况,并对家属提供适当服务,或者帮助他们找到必要的协助。从而尽可能防止其亲人死亡所留下的各种问题与伤痛会结成一种复杂的身心病症。应让家属明白病人的病情、照顾者的情况,了解社会资源等,尽量解决实际困难。3、当家属失去亲人时,协助家属回避生死离别的场面,并让他们把情绪发泄出来,从医学的、社会的、家庭的角度,对死者的亲属做好抚慰工作,使他们尽快从悲哀中解脱出来。曾有研究报道:两组死者家属,悲痛过度的一年内死亡率为5% ,克制悲哀的一年内死亡率为0.08 %。


第五单元:现场解疑答惑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泉州站 q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