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采访马红漫,不如说是两个财经媒体人的对话,一个单刀直入地问,一个快言快语地答。作为财经主持人,
马红漫涉猎很广,几乎什么都在评说,从房价、股市、到银行信用卡,甚至自己的长相。比如,坊间评价他“颜值不高”,他回应:“若我颜值差到像马云这样,早成为中国首富了。”
有人说,“上有理论”与“下接地气”的结合,让马红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财经评论风格。
在“比较优势”和“顺势而为”中生长
相比别人的野蛮生长,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习
经济的马红漫,却是按照
经济学理论严肃生长。因为他特别喜欢“比较优势”理论,所以他善于通过比较来发现自我:自己最擅长什么,最大强项是什么? 是否做到了无限放大? 毕业时如此一番自我问讯,他感觉自己最善于把复杂的
经济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选择了媒体,而且是当时最强势的电视媒体。
谋定而后动。其后,马红漫从幕后的记者、编辑,到走向前台的评论员、主持人,他把第一财经所有类型岗位都轮了个遍。马红漫从最初的一档节目,一周出镜一次,最后独挡一面。在三、四年的积累后,又碰上2007年的牛市,马红漫渐渐做出了自己的名气。
当然,如果只有这一把刷子,马红漫也不是马博士了。这几年,人家又把一个“顺势而为”的投资理论同样用到了自己身上。这表现在他的行为选择上就是:一、主持人阵地不放弃;二、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碎片化中,尝试自媒体公众号和电台节目。前有吴晓波的榜样力量,马红漫也很快发展了自己的财经生态圈:微博、微信,音频和视频等多种自媒体形态矩阵已蔚然成列;后有和胡润联手的一档 《马上胡》 财经脱口秀节目,据悉于九月底在第一财经和爱奇艺上同时播出。说到此,马红漫毫不掩饰自己的激动:“我特别看好这档节目。因为一是有我自己的优势,我继续发挥我的言语犀利、观点到位的特点;二是有胡润对于富豪的熟知,干货很多;三是节目主题紧紧围绕中国最著名100个富豪的创富过程,你想想吧。”是啊,再加上中外这两人对话之间肯定会有的冷场笑点,点击率的想象空间真是有点巨大。
由此,替他得出个结论:“你是要在媒体界干一辈子了?”
马红漫沉吟一秒,点头承认,立马又进入了自己的“
经济化”思维。他说,人生这道选择题:首要考虑的不是收益,而是风险。如果A选择所有的好都不存在,你还会选择吗?就好比买一个股票,他从8元跌到6元,你能承受吗? 可以? 好,那再设想他涨到10元的美好。原来,马红漫骨子里是先设想最坏的打算,然后再看前景。“边际成本的计算,对我人生的选择很重要。”马红漫追求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让人生达到最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尽力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