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智慧,
其中一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美国文化是“己所欲,施于人”,
从人性分析,我们想要的未必是人家想要的,
而我们不想要的,基本也是大多人不想要的。
所以还是孔子更懂人性啊。
既然“不欲不施”,
那怎么样的“施”,才是最人性的呢?
2015年4月北京课堂上,一位学员说:
我要带70岁的父母去埃及看金字塔,
去非洲看野生动物大迁徙,
可是父母说不愿意去。
刘上老师问她:你知道你的父母喜欢什么吗?
她摇了摇头。
刘上老师又问:
你是不是特别想去看金字塔和非洲动物大迁徙?她使劲的点着头说:对对对。
刘上老师继续问:
你是为了满足你自己还是满足你父母?
她低头无语了。
一会她抬头给刘上老师深深的鞠了一躬说:
老师,谢谢您,我明白了。
刘上老师笑着说,我等你的好消息
三个月后,她打来电话,
说她和父母在新加坡,
父母都喜欢饮食,
她带父母来新马泰旅游,
她要和父母吃遍所有美食。
后来她给刘上老师写了一封信
刘老师您好:
真的很感谢您,
以前我总觉得给予别人就是爱,
如果别人不接受会很不理解很不开心,
为什么你们不理解我的爱呢?
上完您的课,我理解了,
我给予别人的不是别人想要的,
其实只是“我认为”。
其实新马泰我去过很多次,
我觉得没什么意思,
但是这次我带父母去我要考虑父母喜欢什么?
我也要想我为什么要带父母去玩?
这次陪父母出来,
看见父母开心的样子,
我才明白我想要什么。
这次陪父母旅行的感受才让我懂得您在课堂上所说的
“人所欲,施于人”的真正含义。
对呀对呀,人所欲,施于人,
才是最人性的给予。
在付出之前,
还需要耐心的了解,
体贴的思考,
慎重的决定,
这样的付出,才会获得应有的汇报,
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