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宠儿”我个人非常认同这个说法,认为这样一个立论是成立的。当然我觉得宠儿可能是媒体喜欢用的词,应该叫中坚力量,或者叫支柱,或者叫基石可能更准确。为什么这个理论是成立的?我们大概回顾一下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产业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
最早的互联网,我把它叫做信息类互联网,此时互联网的功能主要是为大家提供通信和信息展示,是最基本形态的互联网。代表企业有新浪、搜狐、携程等,当然像游戏、视频等也都属于信息互联网,本质上他们卖的都是信息。
第二阶段叫流通互联网,以京东商城、淘宝最为典型,通过网络实现交易,此时网络变成一个流通的通路。这种对交易方式的改变前一阶段更颠覆。
第三阶段我把它叫做服务互联网,就是互联网进入了与老百姓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服务领域,产生了新的一些商业形态,比较典型e袋洗、饿了么、嘀嘀打车等。而服务互联网领域目前是资本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各种补贴也最疯狂。
?
第四阶段叫产业互联网。所谓产业互联网,实际上就是传统产业加互联网。按照我们李克强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互联网加传统产业。
为什么说产业互联网时代60后是中坚呢,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历史阶段决定的,那些传统的产业主持人,主要的管理者,必然就是60后和70后,这无从选择的。
80后、90后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还太短。我们可以做一个大数据分析,现在所有的上市公司,含新三板,它的创始人和主要的技术团队负责人,基本是60后和70后的。所以说产业拥抱互联网,没有他们拥抱,那靠谁去拥抱呢?当然很多人会说,他们现在占据这个位置不能说明什么,他们可能会被淘汰,新人成长速度加快,会很快替代他们。但是我觉得短期内还淘汰不了,这就是我说的第二个原因,60后的人,其实是非常实干也非常能学习新东西的一群人,他们能快速的转型。
以我为例,我本人也很焦虑啊,互联网大潮来了,我怎么办?我必须要拥抱互联网。在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销售与管理》杂志的总编张永兵,他跟我谈了半小时,我决定给他投资,自己也一举进入了微信互联网领域,目前《销售与管理》官方微信号已经100万粉丝了。为了完成自我转型,我加强了对互联网的研究和学习,同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投资。我是 60后,我身边的很多60后也在做这样的转型动作。我观察我身边的60后企业家们,他们的学习能力、行动能力真的很强,所以他们拥抱互联网真的没什么大障碍。
我身边有个例子就挺有意思的。大自然地板(木地板行业排头兵)董事长佘学彬,地地道道的60后,木地板也纯粹是个传统产业。就是加工出地板,然后放在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这样的大卖场售卖。后来,出现了网上家居,网上装修。佘董事长也很焦虑。如是他就玩儿命的去学习,哪儿有互联网大会,他就报名去,而且越是收费贵的越去,天天在国内外学习,这个过程差不多持续两年时间。当然他现在还在学,但没那么疯狂了。
在他学习的过程中,他认识了一个朋友,搞了一个企业,叫小米家居。他就投资了小米家居,并成为大股东之一。面对产业互联网,他的选择是先参与进去再说。在他试水的几个项目中,小米家居成功了,一年内,小米家居的估值已经涨了十倍。在投资的同时,他自己也创建了互联网家居企业,4月份在杭州盛大开幕。采用O2O模式运作。在杭州有一个巨大无比的展厅作为线下体验店,同时线上下单。小米家居做的是低端顾客,装修699/平米,20天完工,他的互联网家具企业做999元/平,一个月完工。699/平所面对的市场,主要针对屌丝市场, 999/平定位的是城市里的小白领。个人认为这个定位是很精准的,而且他的优势在于他有雄厚的资金,可以快速的整合各种资源。
最后总结一下我为什么觉得60后会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主力:第一,现在的传统产业,基本掌控在60后和70后手里。第二,这伙人学习能力很强,行动力也很强,基于他们已有的资源和管理能力,他们拥抱互联网的,成功概率很大。依然以互联网家装为例,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是玩家装,有个核心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管理好线下包工头。而管理那些线下包工头,90后根本管不了,包工头得60后、70后,甚至50后这样的老江湖才能搞得定。
来源:互联网+
作者:施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