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把上课坐不住,下课到处乱跑乱撞,专门在班级搞破坏活动的幼儿视为多动幼儿,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存在,白眼翻他们。长此下去就像久病吃“抗药性”一样,什么灵丹妙药也无济于事。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不好的幼儿,只有不好的教育者。是的,每一位幼儿都想受到教师的表扬,但他们时会控制不住自己,欺负弱小,抬脚就跑,举手就打,给班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怎样才能有效抑制活动中多动幼儿行为的发生呢?笔者简单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的初步尝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打破常规、上课时优先提问多动幼儿。
上课说话多,下位搞小动作是多动幼儿的突出表现,在平日上课时,教师应依据多动幼儿的平日表现情况采取相关措施,优先提问多动幼儿,给他们有意识地开启积极思维的大门,集中他们的精力,认真思考问题并回答,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以往这些好动幼儿被教师冷落的局面。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驴唇不对马嘴,也可能会发生其他事情,这就需要我们采取灵活面动的方式方法合理解决。
二、优先给予爱的鼓励。
人是感情动物,既使是多动幼儿他们也有一定的思想感情,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关怀和教育。上课时,哪怕他们安静几分钟,教师也应给一个慈祥的眼神,一句安慰的话语。当他们回答对问题时,要加以鼓励,如和其他幼儿一起拍手说:“对对对,你真棒,我们以你为榜样。”让多动幼儿充满自信,以此证明:自己很棒。
三、让多动幼儿当值日生。
工作中常常对一些细小的问题而忽略,如在分加点时,以前教师会绕过多动的幼儿的桌子,并警告他们,再动就……,直到最后一个分给他们加点。其实在这一时间内,多动幼儿往往会把盘子放到手中不停的转盘子,啃盘子,欣赏着自己的杰作,教师就批评这些多动幼儿,而这些幼儿往往会嘻皮笑脸,装作什么也没发生,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对此,有些幼儿往往会对发生在幼儿园里的事情说些难听的话,这样做既造成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误会,又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在工作中应把多动幼儿由被动变主动,让多动幼儿当值日生给其他幼儿分盘子,不仅可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又形成遵守班级纪律的良好习惯,让多动幼儿过一把当值日生的瘾,这样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让多动幼儿说出多动的原因,对症下药。
荀子日:“与人善言,暖于布帛。”笔者曾执教过的一位男孩,他曾经去过厕所把蛆抓在手中玩,为了急于求成早教育好他,就狠狠地批评了他,让他说以后再也不敢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过了几天他又去厕所淘大粪,在这次的处理中,我把他叫到我跟前并问他:“你为什么去淘大粪,多脏呀!”他摸了摸头说:“我姥爷就在家淘大粪”噢!我顿时明白了,原来他在看样学样呀!我去告诉他说这是大人们做的事情,在淘大粪之前先告诉老师一声,老师和你一起去看清洁工是如何不怕脏,不怕累成年人的工作,好吗?他望着我笑了,这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笑。通过这件事,我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与其要求他应该如何做,不如肯定他行为中值得肯定的好东西。
五、合作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自我约束法——圆圈
农村班级幼儿多,教师人少不可能看住那么多的孩子。特别是在下课的时候,这些好动幼儿到处跑,专门回避教师,和教师藏猫猫,不防采取自我约束法,这种方法具有合作性,趣味性,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在地上画一个大圆圈,让这些多动孩子在大圆圈里玩,然后再往大圆圈里投放材料或让幼儿玩打卡,不限置幼儿多种玩法,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调皮、打闹的事情就会有所减少。
多动幼儿往往没有玩伴,小朋友都不和他玩,教师要帮助多动幼儿结交玩伴,和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多动幼儿就会产生与同伴玩耍的欲望。
总之,教师的责任是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在对待多动儿的问题上,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但只要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一步一步往下走,肯定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