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能者往往吃亏》、《“闪火车”的人》有感
■冯笑之
《特别文摘》2008年第5期刊登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唐莉的《能者往往吃亏》,一篇是张福龙写的《“闪火车”的人》。
《能者往往吃亏》认为能者吃亏,亏在能干,亏在埋头苦干,还亏在善于学习和钻研,最终归结于能者吃亏,亏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多拿一份酬劳,也没有多得一份奖励。说得实在一点,我以为能者多劳,却很少多得。所以才会有人用特别的口气、拿“能者多劳”这个词来“赞赏”能者。这么一来,能者不乐意了,凭什么我拼死拼活地干,到头来还不能光明正大地获得荣誉?为什么我一心为公,到头来还要遭受冷眼?当能者有了种种想法,有时候想法多了,就成了牢骚,牢骚多了,心理不平衡了,心理也就“不健康”了。于是,能者便在工作的时候打点折扣:该上班的时候溜出去潇洒潇洒,摸个小牌,喝个小酒,开个小心。
这样一来,我以为能者就成了“闪火车”的人了。
所谓“闪火车”的人说的是一个人去坐火车,刚一进站,火车就开了,他连跑带喊让停车,火车就是不理他,而且越开越快,气得他跺脚发誓:“好吧,咱们明天再说!”第二天,他买好车票,早早等在候车室里,他第一个进了站,就是不上车,眼瞅着火车慢慢开走了,他才举起手里的车票,高兴地说:“哼!昨天你闪了我一下,今天我也美美地闪你一下,看你以后还敢吗?”
能者辛苦拼命工作,结果得不到提拔,得不到他心目中的薪水,觉得是单位“闪”了自己。于是他也闪单位一下,潜意识里想让单位认识到他存在的重要,认识到如果少了他的拼命苦干,对于单位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于是开始混日子,开始自暴自弃,开始不思进取,慢慢地堕落,最终由“能者”变成“庸者”。
然后在与人交流时,时不时回顾一下以前自己是如何如何优秀,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是因为单位待己不公。事实上,这时候,听者已经认为他是在吹牛了,即使以前他确实优秀,但人们一般是不看过去的,特别是用人单位,重要的是现在具备的能力。当长时间不钻研、不思考,人脑会变得迟钝,能力自然下降,那时候还会有多少人信服?还有多少用人单位会花高薪来聘请一个“曾经的能人”?往往是自以为“闪”了别人,实际上“闪”了自己。
现在看来,“吃亏”也多是双向的,表面吃亏并不代表真的吃亏,当别人在吃喝玩乐的时候,我们埋头苦干,能力得到提升,素质得到提高。当有朝一日,确实认为所在的单位不利于自己的成长了,还可以选择更适合的单位,但那是要靠真才实学的,是要靠真功夫的。我想一个任何一个求贤若渴的单位绝对不会将真正的“能者”拒之门外。是金子,只要选好放置点,总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