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一下所谓的“拉”,我们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拉”不动的: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没有办法“拉”。日本的丰田汽车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采用的模式还是标准的“拉”的模式:只有你给了我订单,我才根据你的需求开始安排采购与生产,但由于采购与生产都是需要周期的,所以消费者要拿到车就必须得先等上一段时间。但是让日本人想不到的是,中国人等不得!我有了钱就需要马上见到车,见到了车我就想立马儿把车开回家!你日本人的车就这么牛吗?非得让我等上一段时间才可以提车?我买别人的车去!于是日本人彻底傻了眼:明明在国外很好使的“拉”模式,为什么到了中国就不好使了呢?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思考,聪明的日本人终于明白了- 要想赚中国人的钱,还得按中国人的习惯办事!于是日本人在中国放弃了原先“拉”的做法,也只好“适当”地建立库存了。
这个故事本身对我们自己的企业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 拉模式的实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看你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你是生产什么产品的。拉模式再好,你的客户不买的帐也是白搭!
-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等?因为你要做JIT,你要想降低你的库存成本,你就得浪费我的时间,实际上是以牺牲客户的利益做代价!
- JIT的“拉”是建立在尽可能短的生产、采购以及快速转型的基础上的,如果非要顺利地“拉”不可,供应商在生产、采购周期一定的情况下,就只好建立库存储备。体现在日本丰田汽车的案例上,要想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要求自己建立成品车的库存,而如果要同时尽可能减少成品车的库存,就必须要求丰田的零部件供应商在丰田的组装生产线旁边建立零部件的库存!而这实际上又牺牲了供应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