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金钊临危受命抗倭寇
耿同奇
耿金钊(?——1832)字闻远,清代晋县滹北庄(今无极县东辛庄)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中武举。嘉庆八年补江西南赣镇都司。道光六年(1826)授广东潮州总兵(正二品)。
(一)
耿金钊自幼胆大、有勇气。自古冀中平原就有尚武习文的传统,各地都开有武馆。当时,滹北庄的武馆是方圆百里内最有名的一个,幼年的耿金钊就在该馆习武。耿金钊聪明善悟,且力大过人,三百斤的练武石礅,习武之人无人举过头顶,唯有耿金钊举得起。乾隆五十九年(1794),举行任子科式乡试,耿金钊赴州府参加会试,一下就考中武举人。等到嘉庆元年武举考试,耿金钊的老师带着他赴考。赴京途中,师徒俩在旅店住宿,在熟睡中,他的老师做了个梦,梦见一只斑斓猛虎向自己扑来。惊醒后,他就预言,徒弟一定能考中。
冬十月,策试中式武举耿金钊等多名应试者于太和殿前等候。嘉庆帝侍太上皇御紫光阁,阅视中式武举马步射。之后,皇帝侍太上皇在教军场,阅中式武举技勇。在殿试中,耿金钊精神抖擞,武艺高超,技压群雄。最后,在舞一百二十斤大砍刀时,一时不慎,舞刀失手,脱手而出,悬空而落。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耿金钊急中生智,用后脚奋力一踢,将上百斤重的大砍刀顺势踢向空中,然后,只看他一个鹞子翻身,将大砍刀轻轻接住。此时,满殿君臣赞不绝口,众多将士瞠目结舌。皇帝阅毕试,驾御乾清宫,引见中式武举,亲定甲乙。皇帝当殿钦点,赐耿金钊为丙辰恩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科考武状元,并任命镇守午朝门一职。午朝门历来都是皇帝的直系掌管,今下旨让耿金钊统领,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在镇守午朝门期间,他恪尽职守,纪律严明,爱兵如子,深得朝野上下的称道,嘉庆皇帝也大加赞赏。
(二)
道光六年(1826),授广东潮州总兵(正二品)。潮州东临日本,历来为海疆门户,嘉庆、道光年间,日本因国内不断战乱,失败而失去军职的武士,流亡海岛,成为无业的“浪人”,这些“浪人”与匪夷一气组成海盗,俗称“倭寇”,势力庞大,活动猖獗,经常出没于沿海,进行骚扰,他们勾结不法商人,袭截客商,抢劫民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凡去潮州赴任的官员,没有一个活着回来,都是死因不明。到后来,竟无人敢去潮州为官。面对如此险恶环境,耿金钊义愤填膺,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不把倭寇赶出海疆势不还朝。
(三)
耿金钊走马上任,但他深知当时的军队现状,军队极度腐败,平时又缺乏训练,纪律松弛,不听指挥。当地官军平日骄横跋扈,专事欺压平民百姓;战时临阵畏缩,害怕打仗。针对这些现象,耿金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修筑炮台,加固海防,整顿军纪,训练军队,赏罚严明。治军多用戚继光之法,从而军威大振。在接下来的百余次抗倭战斗中,连战连胜,给倭寇以沉重打击。
起决定性胜利的战役是在1827年,倭寇船只数百艘,大举进犯潮州海疆,耿金钊率军进剿。他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英勇杀敌。勉励士兵杀贼保民,对部下申明,不要贪恋敌人辎重,不要乱杀俘虏。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在当地人民的协助下,消灭倭寇五六千人,使侵犯海疆的倭寇遭受了毁灭性地打击,巩固了潮州的海防。
这一仗,倭寇被吓破了胆,此后十几年中,都没敢再来侵扰。耿金钊临危受命,为保卫祖国的海疆,保护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两广总督李鸿宾赏识,大加褒奖。在任7年,声威显赫,至今潮州一带的百姓还流传着许多耿总兵抗击倭寇,英勇杀敌的故事。